再回首,沧海桑田,有挖不尽的历史,有说不完的故事,有看不够的风景。亘古至今,那些辉煌后的孤寂辗转在车轮下,圈画在年轮里,勾勒在褶皱中。而今,我们踏上了这片期待已久的土地,探索这片饱经沧桑后的土地里祖祖辈辈的血汗与落寞后的孤寂。
上安 一次洗礼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赵鑫
曾走过刀光剑影,谈笑饮血的古沙场;也见过莺歌燕舞,穷奢极欲的温柔乡。初到上安,并没有给我太多的震撼,一片小院,一排老人,一头驴,仅此。
在一位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在上安村开始了一次“旅行”,这“旅行”穿过历史,关乎精神,关乎心性。引导我们的老人骄傲地讲述着这古村庄的历史,出过多少太学生,多少国子监,多少文武栋梁。其实我是没有用心在听的,只是贪婪地抚摸着那蕴含着沧桑岁月的古院、古树。
踏着随处摆放的残碑,扶着凹凸不平的石墙,我们走过了一段极短却又漫长的道路。短短数十步,却跨过了三个朝代,甚至更加久远。繁杂,破败并且真实存在,或许,这才叫做历史。终于,我们来到了一座小屋前。小屋已快要经不起岁月的冲刷,但那根柱梁撑起了一切。我们驻足在门外杂草堆中,凝视着墙上用鲜血和泪水刻下的“抗日,救国!”。当触碰到字的一刹那,我仿佛回到了过去。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究竟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历史,这么近,那么远。
在来这里的路上,我们走过了十里山路,见到了三座关隘。在那干戈扰攘,战争仍频的岁月里,这三座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大地之上。如今,已是陈迹。何谓天赐雄关,何谓绝地天险,大致也就如此了。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雾散,梦醒,我终于看清现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当枯藤长出枝桠,时光已然轻擦。感悟着当下的寂静,想象着曾经的繁华。
上安风情,一场经历,一次洗礼。
我观圣地苍穹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刘丽霞
清晨,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和新闻部一同步入一个仅是耳闻的文化圣地。在这次的旅行中我们主要参观了这片土地的壮观,了解了不可忽视的人文历史。我身临其中,这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激发起我不断探索、不断挖掘、不断领悟下去的浓厚兴趣。
站在这片土地上,呼吸着这片土地的空气,眺望着这些壮观的古代遗址。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处处流露着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渊博,源远流长的神秘气息,令我肃然起敬,并且开始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村民们的盛情邀约让我有一种亲切感,他们给我们讲述着这个村庄的走向,兴旺与没落,其中的是是非非让我惊叹不已。思岑了许久,有多少官员出落于这片土地,有多少文人墨客挥洒智慧,而今,却连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无法驻足于这里,这是何等的悲哀?失落感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无人问津的故庄,却荒凉为一片没有生机的土地。
明清古村的古色古香,古迹中流露着含蓄而又雄壮的味道。
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已经颠覆了我的想象。在这里,让我们的价值可以充分发挥,每日的付出让我有一种存在感,我喜欢在这里成长。
人文历史的悠久穿梭在这个村庄的大街小巷,砖瓦静静地、偷偷地看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并且期盼着,因为他已经被软禁在这里好久好久,就如同一位英雄已被禁锢一般。那种迫不及待的眼神,让我有一种想解救他的急切。今天,我来了,又见天日的一天已悄然向你靠近。
好奇、震撼、失落、幻想。一切的一切都一股涌上了心头,我更加想在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就这样永无止步下去,一直努力下去,我愿将我的时间与知识奉献且倾注于此地,我和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一中长大。
遗址之旅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郭云凯
通过跟随学长在上安村的游历,我感触很多,从内心深处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很不错,很值得我们去深究。
上安村,一个藏于深山的官宦之村。其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气势威严,先后涌现出了2名进士、12名举人、多名贡生、监生以及70多名太学生等国之栋梁。从乡亲们的口述中,我可以看出这些人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他们为自己有如此伟大的先人而感到自豪。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牛天界,他以武进士出身被授予蓝翎侍卫,累迁四川北镇总兵,后加授贵州提督,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其死后乾隆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祭文、碑文并写下《牛天界》。他一致受都后人的赞扬及好评,我为清代能有如此人才而骄傲。因为他不仅是上安村的骄傲,更是我国人的榜样,我们当以他为目标,时刻严于律己,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日争取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安村的房子各具特色,无一相同,以独特的风格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以闷楼、四合院居多,此番景象让我深深映入我的脑海中。在村中有两处翻井更是富有内涵,它们用于排洪抗旱。我不禁感叹明清时代牛氏先人的伟大智慧和高尚品格,能建立与四川都江堰所媲美的水利工程,这是多么超乎常人的思维。同时这个村落有一处瞭兵台以及三处楼门的坚固防御设施,这对当地村民的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让人刮目相看难以信服,我不禁感慨上安村的确值得开发和研究啊!
上安村,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村落,它定将会被国人所发现,被国家领导人所重视,作为文化遗产成为太谷县的一处奇观,成为旅游发展区。它的未来与我们息息相关,它的发现将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所以,我相信我们日后的调研工作会多姿多彩。
参观上安古村的心得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段敏
一个拥有3000多年的小山村,经过长期历史的冲刷,只剩残垣断壁。谁曾想它辉煌过,谁曾想经历了什么,谁曾想它现如今只留下悲剧的残貌。
一处院落中,有几个残碑,其中有一处上面写着“例赠扼威大夫一品夫人誥”碑的侧边凹凸不平,不知道是用什么样的利器造成的,这个碑是雍正元年卯三月留下的。
是因为皇帝一时高兴而赠?不,谁都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她功绩大,或许是因为一句话?可能太多了!
有很多的联想,这次出行,穿梭在古村落之间,看着古村的没落,我只能叹息!可是望着古村的老人,洋溢着笑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笑,他们期望有好心人能帮忙把历史传承下去。古老的四合院,中间有许多格局,雕刻着不一样的装饰,我仔细研究我拍下的照片,可还是不知道雕刻的是什么。历史文化深远流长,对于90后的青年,有谁会深究这一件小小的事呢?或许,我自己都该检讨了,平时的我不爱看名著,不爱看关于历史的书。可是,现在,我对它感兴趣了,这篇心得我是在图书馆写的,给我一个字形容,我选择“静”,以后,我该去泡图书馆,了解我们古老文化,也了解现代科技,提高我的学识。
不错!残碑,没落的四合院没有现代建筑那么高雅,在你们心中那么科技化,可是一座老房子的价值,经过的历史不值得去深究吗?有着文尚古韵的上古村,它有着岁月洗礼后独有的沧桑。无论是谁,都无法揣度曾经发生在上安村的故事,研究者一步步走来,真不是一件件容易的事!
我这一趟走来,挺复杂,想着以后的探究会很艰难,但我会坚持下去。
千年文化古村的魅力与传承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魏攀
真正到了目的地,才明白什么叫做千年文化古村,很难想象一个小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并且“学士之风”盛行。一座在可查历史记载中共有200余人明朝仕官、最繁盛时期曾达到过5000多人的小村庄,看着一座座风格迥异的阁楼,不得不说这对内心是何等震撼。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一品大员,他的院落也坐落在上安村中,上百年过去了阁楼依旧屹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行走在古石板路上,看着“阡陌互通”的小巷子,用石砖搭建的院落整齐有致地罗列在四周。在千年文化的熏陶下,一砖一瓦的背后仿佛都是文化的烙印,石板也像文化传承那般久远不可断绝。挺立的石墙依旧厚重坚实。作为曾读书文化盛行的古村,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被那浓厚的文化风气感染,折服在古村的魅力之下。
小村外有6道村门,是古老的土砌城门,默默地直立在那里,向人们展现了曾经辉煌的景象。小村附近的半山腰上,有许多鳞次的山洞,那是闻名而来的居住者,或许他们也想来沾沾此地的才气。
但令人痛惜的是千年文化传承快要断了后路。不知是否会相信曾经的文化繁盛之地到了如今,连一个小学都没有,村中大多只有老人和小孩。在看到那些依旧挺立的阁楼时,忽然传来一股悲凉的气息,依旧耸立像在坚守和等待着什么,是对文化和复兴的等待吗?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我们在了解它的过去被它的文化繁盛与悠久所震撼,是否也要思考如何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被那种厚重的文化气息震撼,延续它的文化。我想我们会努力的,精髓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无声息地消失,一起行动吧,相信不会太晚。
历史不可被现代所覆盖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杨行
太谷县上安村是一座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踏入这座村落就仿佛回到了古代,到处都是古香古韵的老房子。每块砖瓦都是以前往事,每座院落都是一段历史。
通过与上安村村民的交谈,我深刻体会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骄傲。毕竟没有一个村庄可以超越上安村的历史。据统计,上安村现有记载的人口中,品级以上官员60人,贡生6人,太学生69人,庠生54人,武举人5人,曾广生4人,副科榜1人,乡饮宾18人。文有牛先年,乾隆皇帝的老师;武有牛天界,湖广总督兼总兵,清王朝120位功臣之一。可就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庄,现在竟然没有一所小学,这是值得我们所深思的。我去参观过被拆之前的学校,那是一座四合院,当然也是明清的产物。里面胡乱堆放着一些桌椅,只是现在已经荒废了。院子里的石板路上已经布满了青苔,这些青苔就是历史的见证。
更令上安村人所骄傲的是那里的古建筑,但那也是他们所心痛的。牛昌云大爷笑谈:“我若有10亿,必将拿出2个亿来修复上安村”。这是一个乡下人发自内心的实话。曾经在历史长河的上安村是多么的繁荣昌盛,可现在一座座正在败落的院落。上安的建筑风格与布局各不相同。参观其中一座院落,上面的砖雕可为精细至极。听主人讲,每一块砖雕都是一个字,一排砖雕就是一句话。可是我们却没能看透,这估计就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吧!但现在,有的字已经脱落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啊。
古老的村门,破碎的石碑,颓废的院落都是一段段历史,都在向我们倾诉着上安村的辉煌与往事。
上安村的精神应被我们所铭记。
没落了的千年古村
环科系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宋杰
顺着颠簸的盘山路来到了上安村,刚下车我就被眼前这座千年古村中隐约散发出的神秘古韵深深吸引了。
走在这山路中,感受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座明清古村的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首先是村里的房屋,每间院落中的格局都是有很多区别的,每一间房屋内的古建筑虽然多少都有被损坏,但这并不能否定它们的悠久历史和历史价值。哪里都是古迹,哪里都有故事,这让我不禁庆幸我能从事这份工作,因为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即使一些古迹变得不再完美,不再富丽堂皇,但我依旧能从四合院以及三益楼这些地方发现它们之前的精细。即使如今的建筑有些破败,但却给我一种今不如昔的感觉。它的破败并没有让它失去光辉。现在的这里,风华依旧,只不过缺少大家的挖掘。
听村中人说,上安人祖辈做官的人非常多,当我们看到那些还没有统计完的数据时就已经被深深震撼!品级以上的官员以及太学生、贡生之类加起来竟有两百余人,不得不让我惊叹上安村是一个崇尚文学、人杰地灵的书香之地。
其次,在村中我们见到了沟头防护工程,是在照片上见到的。据村民说,这个工程历史十分久远,初建于明朝崇祯年间,重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这个防洪工程我虽然第一次去时没有亲眼所见,但只看这些我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村庄的历史底蕴。这些工程,无不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可悲的事,一个有着如此之多文物名人的村落如今却没落了,一个繁华的村庄衰败了,变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村庄。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书香之村如今连一所学校都没有了,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令人惋惜,我想,上安村这个被遗忘的文化瑰宝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所铭记,因为它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千年古村,这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上安风情,一场经历,一次洗礼。文化、建筑、浮雕、家谱、碑文等等,无一不让我们有着怜惜与思考,或许它在我们身旁不知不觉中溜走,或许伴随这时代的变迁而潜移默化,或许它已经累了,但是,它留给我们许多思考,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都可以有许多借鉴之处和弥补不足。
上安,愿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