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星期六。这天,我院学生会公益服务部14名青年志愿者在李泊萱老师的带领下,对太谷县夕阳红疗养院和福康老年公寓进行回访。14:30,志愿者们带着爱心包裹,挥着旗帜,踏上了此次的回访之路。
经过三十多分钟的乘车和徒步,志愿者们到达了此次回访的第一站——夕阳红疗养院。李老师与席海晋院长进行了经验的交流与总结。席院长对志愿者一学期以来的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代表疗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和老人们感谢我院志愿者的辛劳付出。在与院公益服务部李老师的交流中,席院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国外考察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对公益事业的高度关注,提出我院公益服务在质量建设年应该做到数据化、人性化、智慧化、精细化。在暖心工程方面,对老人们的服务要“以持续求精进”,做到使每个老人都得到心灵的照顾。在此期间,双方还谈到了许多有关老年人的建设性的建议,要在了解老人困难的基础上,把困难传达给能帮助老人解决的人。
在李老师与席院长交谈中,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老人的房间,陪老人们聊天,打扫卫生等。老人中有一对夫妇深深感染了大家,胡爷爷今年86岁,参加过解放战争。胡爷爷给志愿者讲,他19岁参军,在收复大西北的战役中连续作战七天七夜,战役最后虽然胜利了,但他却因此负伤而离开了军营。胡爷爷讲述时面上虽然是平静的,但从他的眼神中,我们明白爷爷的心里却在流泪;在与84岁杜三娃爷爷的交流中,得知我们是来自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志愿者时,爷爷兴奋地问:“你们李老师这次来了吗?”并对李老师赞不绝口,小李这个小李那个,还主动提及10月份我们学院迎新晚会的事情,兴高采烈地给我们描述当时的所见所闻。当李老师过来看杜爷爷时,杜爷爷拉着李老师的手,让李老师坐到他跟前,两个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此情此景,宛如一对爷孙一般,也许这就是公益的力量,公益的魅力。
告别了胡爷爷,我们来到了回访的第二站——福康老年公寓。李老师亦与院长常富强进行了交流,双方就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沟通。李老师指出,公益的核心爱心与责任,志愿者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服务意识的强化,用心去做好一件事情,并要学会坚持,要做到持续性地关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让老人在期待中伤心,要让老人在期盼中快乐。交谈中,常院长提到疗养院近期来了一位104岁的老人,并提出要带李老师和志愿者们去看望了这位老人,走进老人的房间,奶奶正坐在床中央,看到来人了,就笑个不停,在与李老师的交流中,奶奶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拉着李老师的手,大声说着:“你们来看我,我就高兴,高兴”。如果不是常院长刚开始介绍,根本不会想到眼前的奶奶出生在1912年。常院长说他们疗养院是全部免费服务于老人的,他们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在做公益呢。
在此次的回访中,两位院长在肯定我院志愿者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为我院志愿者工作的发展献言献策,在实践中总结出“点对点,面对面”的方法以及持续、深入的为老人们服务的要点,为我院志愿者工作的反思、总结提供了真实、客观的资料,为志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的疗养院之行为本学期的为老服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我们亦会好好反思、总结,争取在公益项目化的进程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我院暖心工程做到最好。

李老师与夕阳红席海晋院长在交流

杜三娃爷爷与李老师的爷孙情

李老师与夕阳红常富强院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