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百花渐醒,在这个温暖明媚的五月,我们迎来了第三届“魅夜乌马河”校园戏剧节。作为大学生艺术团的一员,本次戏剧节,我参演了音乐剧《三多堂·春芽》。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三多堂·春芽》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大型音乐剧,时间长达三个小时,每位参演人员都认真揣摩自己饰演的人物,希望自己在给观众带来视听体验的同时也能让观众收获一些启示或者感悟。
在排练中,演员的动作、神态、语气甚至语速,只要有一个地方不到位,就得从头开始。每一幕都得认真排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演员的站位、追光灯等都需要仔细地考虑。为了解决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通宵排练,每天睡不到六个小时。我,和我所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为了这次的演出都拼尽全力,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
我所饰演的是《三多堂·春芽》的主人公——曹三喜。曹三喜这个人物在这部剧中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是变化最大的。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三喜由一开始的懦弱逐渐蜕变,后来的他有远见、有胆识,他有了自己的兄弟,有了自己的事业,而这些是一开始的他想都不敢想的。在表演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随着他的遭遇而发生改变,我自己也随着他的蜕变而成长。随着排练次数的增加,我更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地融入了这个角色,他的遭遇会主导我的心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三喜不得不闯关东的无奈、人生地不熟的迷茫、好不容易找到活干的欣喜、面临重要选择的挣扎、走到了“世外桃源”的惊喜、最后历练出来的沉着冷静,这一路上风风雨雨,我陪着他一起。
不仅是我,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融入了角色,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把写在剧本上的人物演成了有灵有肉的角色。官员、小贩、妇孺、酿酒的伙计都表演得非常出色,配合穿插在剧中的或欢快激昂或沉郁悲怆的音乐,这些都让我有一种不真实感,我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个兵荒马乱年代。剧中有主角配角之分,但在舞台上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
一个看过彩排的朋友对我说:“太精彩了!太震撼了!”我想这是我们团队中每个人的功劳,其中包括演员和幕后。演员一次次地练习语气、动作;灯光师一次次地找准灯光应该打向的位置;导演一次次地从演员的表演中找到不足之处帮助演员加以修改。我感受着这一切,非常感动。这些日子里,我感到快乐而又充实。这是我四年大学时光里重要的一部分,我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可以展现自己、提升自己。
我真正懂了,音乐剧所呈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音、动作和故事,它的精髓时时刻刻穿梭在声光之中。如果不是这几个月的排练,我或许不会理解音乐剧的魅力,我的心境也或许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我并不只是为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想要的还有一个让自己无悔的过程。对于戏剧节,我的理解跟其他人比起来也许并不深刻,但是我很满意自己可以那样认真地去参加排练,很感谢自己能参加到戏剧节中,为戏剧节添上更多的色彩。
几天通宵的排练让我习惯了失眠,在某个失眠的夜晚,我强迫自己睡着后,梦到了我饰演的三喜对我说:“我觉得你就是我,可是你演得不像我。”在那几天,我一闭眼看见的全是舞台上的情景。惊醒后我在空间发了说说:“三喜,你和我有个约定,我不是演你。我,就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