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或者不爱,我都在那里不离不弃;你或悲或伤,我就在那里心守相约。一场倾城之恋,一次真假之辨。第三届“魅夜乌马河”校园戏剧节于5月13日拉开帷幕,舞墨话剧社继去年的“父亲“之后又为我们奉上了这场虐心的“倾城”爱情之剧。
舞墨话剧社把原来文字上的中产阶级趣味对话与舞台结合。与同名的电影与电视剧相比,远为生动而凝练。话剧《倾城之恋》是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倾城之恋》改编而来,讲述的是上海一个封建腐朽家庭之女白流苏与丈夫离婚后带着家产回到娘家居住,所带的那点家产被哥哥嫂子们间接用完,在再无可用之财后受尽了他们的冷嘲热讽,看尽了人生的世态炎凉。之后在妹妹宝络的相亲会上认识了富家花花公子范柳原,迫于家中的无奈,于是决定把自己当赌注,跟随徐太太去了香港,之后毫不意外的在香港浅水湾饭店与范柳原相遇,为了自己以后的婚姻地位和无忧的生活,与范柳原展开了一段“勾心斗角”的爱情拉锯战,本以为这场斗争是白流苏输了,范柳原打算离开香港一段时间,但恰在这时香港发生了战争。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返回浅水湾寻找白流苏,在这生死未知的期间两人相依为命,并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愫。
汉代李延年写过一首名为《北方有佳人》的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张爱玲笔下所谓“倾城之恋”,不是指爱情轰烈的力量足以颠覆城池,而是说一个城市的沦陷促成了两人的爱情。无奈二字也能够形容这份苍凉的爱情。有时爱情徒有虚名,一座城市陷落了,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恰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
幕布缓缓拉开,第一幕开始时人物配合话外音——出场,从剧场顶部打到人身上的聚光灯,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很快把观众带到过去的那个年代。各位演员,真切的感情投入,将对话内容真实还原。白流苏角色的表演最让我印象深刻,她将一个不受男人支配、摆布、具有强悍的自救精神少妇表演的淋漓尽致,演员非常入戏,伤心处留下眼泪。饰演三嫂这个角色的演员非常入戏,一个女人受到重大刺激后疯疯癫癫的模样也是淋漓尽致。人物的服装选择也颇为用心,二少爷以深蓝为主,显得大方、成熟而又稳重;白流苏服装是粉色,繁茂风华中透着对爱的憧憬;萨黑夷妮穿着华丽的红旗袍,显示极其焦躁的内心。布景简单但不粗糙。灯光运用的比较好,能够配合场景烘托气氛,尤其达到高潮时音乐响起,让人不禁拍手叫好。
很多观众都说,这是一个结局美丽的故事。我想只能算是一个结局看似还算唯美的故事。之前有说到,一场战争虽然成就了他们的爱情,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如果那样,那么他们的未来又在何处安放?并且我们都明白,《倾城之恋》的基调永远是苍凉的,像一枝爆破的罂粟花,美丽而苍凉,让人忧心。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话剧终究是话剧,我们要走的是人生的路,现实是美好也是残酷,全在自己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