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音乐节·橙】为梦成魔的十五分钟——观影《爆裂鼓手》

发布时间:2015-09-27阅读数:

为了摇滚的灵魂注入沸腾的血液,9月26日15:00,远景学院组织学生们观看了颇受美誉的《爆裂鼓手》

音韵之美

与音乐圈子有交集的导演,镜头节奏感往往把持得十分精妙,比如有着打鼓经历的《爆裂鼓手》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有了这样的“父亲”,《爆裂鼓手》的故事在灵魂中便有了音韵之美。比如同样的旋律在同一首曲子里复现以表达不同的情绪,经典的和弦总是听来最顺耳,不需要更多花哨的变调,却让人不觉重复,而是更感唏嘘。而《爆裂鼓手》,它有着精准的节奏感:讲述音乐,尤其是讲述鼓这种最强调节奏的乐器,贯穿始终的节奏要求它的镜头感与节奏感融为一体,否则便像残暴的老师弗莱彻说的,节奏“早了”或“拖了”,不是这部电影该有的基调。这样一种节奏感伴随着影片结尾十五分钟男主安德鲁身上的人性,彻底转变为了魔性。这样的精妙节奏让观众们为之赞叹,除了惊叹,再找不到其他形容词。

简洁之美

它有着恰到好处的简洁,故事的主线十分简单,不过是一个先天算不得伟大,却有一个伟大梦想的少年鼓手,与一个严苛到残暴的老师相遇相知的故事。其中嵌套了这个老师与之前学生的相似经历和音乐史上相似的严师高徒的事例,让相似而又简洁的故事一再现,有些反复记号的意思。安德鲁身上始终有人性与魔性的挣扎,一方面他对于理想十分偏执,一心要功成名就,成为“最好的人”,为此他不需要朋友不需要爱人;另一方面,他还是会对电影院的兼职女孩心动,会和父亲一起去看电影。父亲与女友,是他人性的一面,而弗莱彻,是他魔性的一面。

震撼之美

安德鲁用自己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想成为万中无一,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以勤开径,以苦作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于是他一遍遍听唱片打拍子找感觉,一夜夜在鼓房里疯狂敲击,直到汗水浸湿了鼓面。你可能会问,为何整部片子跟练鼓无关的场景极少?因为爵士鼓占据了他99%生活,打鼓便是他的状态。所以他才能在核心鼓手丢了乐无法发挥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我行,每个拍子我都烂熟于心。所以他即使被弗莱彻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却也还能凤凰涅槃,一个人震撼了全场人。看他近乎癫狂演奏,在场同学报以热烈掌声,那一刻血与泪浇铸的梦想得以实现!

也许我们不能明白他对梦想的偏执,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为梦想而奋斗,赢灿烂青春!

【音乐节·橙】为梦成魔的十五分钟——观影《爆裂鼓手》

(作者:杨 迎 摄影:宣传部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