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学期的公益服务工作的开展,我院的乡村健康100户计划也将逐步落实。10月17日14时,志愿者在李泊萱老师的带领下抵达了韩村。一路走来,满满的乡村的气息萦绕在身边,使疲惫的身体也放松了很多。在初步了解村民的情况后,志愿者一一走访了村中的贫困家庭,并记录他们的个人信息、了解他们家庭的情况和需要的帮助。
村中的陈奶奶今年已经82岁,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对陈奶奶来说长寿却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她的晚年也并不像其他的高龄老人一样可以颐养天年,因为她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儿子。一进屋,一个消瘦的身影映在志愿者的眼中,击打在志愿者的内心深处。常年对儿子的操劳与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一位82岁的老人再经不起岁月的摧残,凹陷的双眼、褶皱的皮肤,老人的身上无处不体现年迈的沧桑,屋子里也透着一丝的凉意。志愿者的到来为这陈奶奶带来了些许的温暖,为陈奶奶换上带来的厚被褥后,志愿者们就告别了这位82岁的高龄老人。
当志愿者们将带来的被褥、衣物和鞋子都发送给那些需要它们的村民们的手中时,他们眼中的喜悦、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明亮、那么温暖。那些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们看到志愿者都红了眼眶,知道世上还有这么一些人在关心他们,给他们力量,让他们不再孤单。
不要让爱等的太久,不要让爱成为一种遗憾,抱着一颗随和的心,感动常在,公益常青,我们在路上。
志愿者感悟:
“行走,不仅是两个字、一个词,它象征着一种正能量。我们这一代,生活在车水马龙、到处充斥着钢筋水泥味的世界里。行走,让我们闻到了乡土气息、体会到了乡土风情。行走的路上,我从小朋友的眼睛里看到了纯粹的眼神,我相信未来的她们会在心里种一颗爱的种子;我从老人的神情里看到了幸福的笑容,我想晚年的她们心里一定充满感动。
行走虽然结束,但我深深感受到正能量。不关乎外界的纷纷扰扰,只是纯粹内心的成长和变化。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旅程。我想把它当做一种信仰,而非一时兴起!”
——工商与公共管理系 公管1501班 史雨
“一双脚、一颗心、一条路。我们行走在深秋的大街上,感受着青春如火的年纪奉献的这蓬勃的力量。在这里我很弱小,在这里我也很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微不足道的。可庆幸的是,在大公益的背景下,我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不只仅有这一个团队,在我们身边,我们是有数以万计的公益力量在做这些事,在把自己的青春默默奉献在公益的事业上,看着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深深感觉到,我不光要我的热情,还要无悔的责任意识,和坚定的信念。我,不会退缩;我们,都不会放弃。”
——环境科学与食品工程系 园林1503班 付博

志愿者为外出的老人留下被褥

志愿者帮助村民做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