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微笑都是一次公益,真诚不会因为它的渺小而被忽略。每一声问候都是一次公益,善意不会因为它的普通而被埋没。一个来自工商与公共管理系市场营销1502班的男孩——陈一帆,因热爱公益,与公益缔下不解之缘。
个人经历
2015年9月,申请成立绿时代公益协会;
2015年10月,带领社员对校园进行清扫;
2015年10月,邀请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谢海山博士对绿时代公益协会提出的意见与规划;
2015年10月,在乌马河剧院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培训;
2015年11月,组织康宝莱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
2015年11月,开展“完梦·暖爱”工程,为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去爱心;
2015年12月,带领社员清扫学校的积雪;
2016年 3月,开展第一届“绿的呼唤之绿植领养活动”。
招贤纳士 公益前行
公益很简单,就是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珍惜你身边的人,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刚进大学时,他就有着一个公益梦,要在大学的四年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公益团队。他这样想,也这样践行着。在入学军训期间,他就和周围的同学、学长进行交流、探讨自己的公益理念与想法。他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聚集了大批有同样意愿的同学,更加深入的了解公益,认识公益,并爱上公益,成功建立了绿时代公益协会。刚进入大学的他,成为了一名社长,对于他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成长与蜕变。

社团发展 精益求精
绿时代公益协会创立于2015年9月,对于一个大一的新生来说自己成立一个新的社团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许多事情做起来也并不是那么的顺利,社团活动做得也并没有那么出色,从活动策划、组织人员、活动善后等都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默默的不断学习,虚心向学长、学姐和其他的社长们请教,有空便找老师一起来探讨。通过他的不断努力,吸取经验教训,弥补了许多社团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学到许多知识和经验。

他参与组织的活动中,帮扶对象大多都是敬老院的老人。敬老院路途遥远,但老人们的“一句感谢”、“一个微笑”和“一点期许”便让他和他的团队忘记了辛劳和汗水,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快乐、幸福和满足。
作为一个公益协会的会长,他管理社团也有他的四个理念:一是“高”,就是高度负责、作风严谨;二是“低”,就是处事低调、求真务实;三是“快”,就是反应迅速、快速崛起;四是“精”,就是人才济济、队伍精良。在他看来,同学们应该被给予更大的自由空间去自主选择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全身心投入,使活动的效率与成果更大。而不是因为活动而去活动,真正去实现志愿者的价值。秉持着这一信念,所以自从社团成立以来社员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直很高。

长路漫漫 坚守为贵
因为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执著。在做公益活动的同时,品味生活的细节,享受简单的快乐。他说:“公益之路虽然坎坷但我定会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成为现实。”
他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有他的公益梦;他从不喊累,他从不退缩,因为他有他的公益梦。公益教会了他坚持与爱、态度与气魄,让他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座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