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众的目光聚焦于舞台上的精彩,当赛场上运动员展露运动风采,作为幕后工作者的我们,唯有文字和照片相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作为新闻宣传团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幕后工作者,我们默默付出,但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荣光让我们继续前进。
灯光后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我们仍坚守着
“曾经有一次出席活动,坐在前排,我听到后边有两个人悄悄议论,‘宣传部是干什么的?’‘我也不清楚。’”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我们不会在舞台上展现才艺,不会在活动现场活跃气氛,但我们却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永久地记录一项活动的盛况。
写作团队要反复斟酌用键盘敲出的每一个字,输入文字,删除,再输入新的文字,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找到最恰当的词汇。又或者不断尝试改变风格,试图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找到被人们所忽视的新闻点;绘画团队根据每个活动将活动主题以线条和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平面设计团队不仅要有欣赏能力,更要有好眼力和耐心,积累素材、新颖设计;摄影团队要能够捕捉画面,通过构图留下最美的一瞬间;新媒体运营者更是要费劲心思揣摩什么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不断寻找新的排版和主题。

宣传团队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
那些鲜为人知的成绩 我们仍努力着
2016年度,我们秉持着“学生化创新,视觉化发展,品牌化运营,精准化传播”的新闻宣传思路,做好品牌营销和新闻宣传工作。2016年度,工管系共发布校内新闻稿755篇,其中信院要闻5篇,完满焦点88篇,新闻简报制作8期。外媒报道88条,闪光的信院人物报道18人。海报制作253.52平米,视频制作272.8分钟,电台制作12期(总计65.58分钟),微杂志月刊制作4期。力求创新新闻写作、照片拍摄和平面设计视角,提升新闻质量,关注院系发展和学生成长。
工管系官方新浪微博(山西农大信院工商与公共管理系)关注人数达3553人,消息总发布量370条,平均日发布量3条,单条消息最高阅读量1万人次。官方微信(农大信院工管系)关注人数达7033人,推送文章193条,平均日发布量为1.6条,单条文章最高阅读量8835人次。

属于新闻宣传人的成果
忘记过去的佳绩 我们仍改变着
过去的成绩要求新闻宣传团队不断进步,鞭策着每一届新鲜的血液不断设法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尝试新角度。改变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磕磕碰碰,但是我们会一直坚持着,找到新的视角展现每个活动的精彩瞬间。
深夜电脑发着幽暗的光,舍友们酣畅的呼吸声搅动着周围的黑暗,新闻宣传的工作者们依旧坚守在屏幕前,推敲新闻稿件的文字,挑选精彩的新闻照片,调整微信的排版设计。我们试图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为大家呈现完美的活动现场,回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深夜,依然奋战在新闻宣传的最前线
感慨过去 把握现在 憧憬未来
作为一名宣传人,就是要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做人,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辛苦过、抱怨过、放弃过,可是每当看到自己获得的成绩就会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希望不断加入这个团体的人可以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踏实付出的人总会有回报。
——新闻宣传团队
在宣传部的每一天,对我来说,是经历,是成长,是每一次新鲜的感受,更是愉快的回忆。从最开始对新闻稿件的不熟悉到驾轻就熟,从没参加过任何活动到真正去熟悉一个活动,这个过程也许艰难,但更多地是快乐和收获。
——宣传部干事
之前觉得拿着相机特别酷,后来发现确实很累,参与各个活动我们总是要不断寻找和把握活动亮点。每一个活动从前期准备到活动开始拿着相机满场跑,活动后还要挑选照片,为活动留下后期资料。在学生会,在新闻宣传团队里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一件事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精神上的奖励总是推动我不断向前。
——科技协会干事

工管系宣传团队

工管系科协团队
我们总是能够完整地呈现出活动是怎样的精彩,却从没有人记录我们在深夜仍然认真工作的身影。新闻宣传团队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图片是有情感的,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文字和图片作为媒介与更多的人交流。
虽然我们在幕后工作,但我们同样可以熠熠生辉,只要每个活动的后续报道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便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