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与城市,心有所向,同需远行。乡村,也可以有诗和远方。5月15日13:00,山西省第五届“乡村振兴·青年先行”高校公益论坛之乡村志愿项目培育与发展讲座于多功能报告厅开展。我们有幸邀请到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院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特聘专家谢海山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用爱帮助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用爱帮助乡村 建设美好家园
从学习出发 谈培育与发展
活动伊始,谢海山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高校志愿服务是由学习、培育发展两个模块组成的。 他指出志愿服务应先从学习出发,再谈培育与发展。同学们在学习期间参与公益活动,将自己的专业与公益紧紧结合,做好公益前期准备,认真思考身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实现什么。这几项如果能做好的话,就能为公益事业再添绿叶。

凝聚公益力量 小善常为
有根才有成长,现今公益项目繁多,而目的是真正在解决问题的公益项目却很少。谢海山老师以支教志愿服务为题,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做好这项公益服务。“支教活动首先是让他们更愿意去接纳我们的帮助,减少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将公益的初心传递心中。支教是支持与教学的结合,我们不仅要搞清楚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还要认识到自己能为他们服务到什么程度,怎么去服务他们。”谢海山老师强调支教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有效的“支教”,让帮助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内心。在培养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老师。
从初心出发 做有效而非表面
讲座期间,同学们也在激烈的讨论着——应不应该送帮助对象昂贵的礼物成了本次讲座同学们最大的异议。谢海山老师指出这是理念与行为之间的矛盾问题,不管大家送他们什么礼物,昂贵也好便宜也好,我们只需要遵守能够真正帮助他们的初心即可。连接起点与理念的桥梁是做事的方法,梦想也需要鼓励,不忘初心不是说说而已,要真正做到公益有效而非表面。

交流中探索公益之路
高校志愿项目进入乡村,谢海山老师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发展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时,通过公益的初心,明确公益服务对象的需求,将最需要的力量放到合适的地方,让公益的力量以爱的名字出发,用真心传递温情。被社会认可,被他人需要,感到自己的奉献有价值,作为一种“内在奖励”能够带给人持久的激励,这也是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动力源泉。
向未来出发 绘制美好蓝图
“在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才是公益论坛真正的意义”,谢海山老师说到。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就会得到创新和发展。用微小的青春志愿力量点燃公益的火焰,用炽热的青春梦想绘制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用心去做好志愿服务,真正地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对未来发问 明发展阻碍
“推动公益精神文明建设,让高效的公益项目越来越显现出生命力,是一项大有可为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的活动。在今后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保持住对未来的美好的愿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更好的引领发挥出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让‘红马甲’走进乡村的同时被乡村接纳,把需要的带进乡村从而改善乡村目前发展的不足条件,实现公益的意义!”
——晋中学院学生代表
“活动中我学习到如何将志愿服务做大做好,让被帮助的人满意,让实施公益的人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忘初心”,将公益的最初目的真实的放到活动中,不仅仅是表面规划出来,更是要实行下去,为农村志愿者培育深厚的文化土壤,从而塑造出既立足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又考虑农村农民实际特点,并富有现代慈善文化精神的志愿者队伍。”
——山西大学学生代表

爱心沃土助力乡村青苗
致力公益事业,爱心成就未来。让我们用爱心的沃土,助乡村希望的青苗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