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5日上午,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采访了一位形意拳大师——高宝东老师。高宝东老师不仅是我们学校负责形意拳教学的老师,同时也是形意拳的继承人。我们到达老师家附近时,老师亲自出来迎接我们。远远的,我们一眼就认出来了高老师,虽然已年近80了,但是老爷子的身体看起来却是十分的硬朗,步伐矫健,也许这就是武术的力量吧。
初识形意 探讨世代相传
进入到高宝东老师的家中,我们被古色古香的家具和书法字体所吸引,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感,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形意拳的发展历史,讲到了形意拳的始祖以及历代继承人。经过我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高老师则是车氏形意拳的传承人。从8岁练习武术到现在78岁高龄,高老师在武术之路上走过了70年的历程。用70年的坚守,培养了更多的徒弟,将形意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讲述世代相传
聆听历史 感悟武术之道

聆听过往历史
都说“心意为宗,形意芳远”,形意拳的发展历史更是引起了每一位志愿者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请教老师,静静听老师细说形意拳的历史。老师缓慢的语调讲述了从建国时期到现今武术的发展历程。风趣幽默的和我们探讨武术和体操之间的区别。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话语,我们开始渐渐领悟了武术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花拳绣腿,而是攻防之间的交替,看似复杂的武术表演其实是由一个个基础的武术动作拼凑而成。
传承形意 领悟公益精神
高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他学习形意拳将近七十年这其中的故事。他的徒弟从十岁起就跟着他练习形意拳,直到现在,徒弟也出了师,从小小孩童到一代成师。
我们随老师一同翻阅了历年历次比赛的荣誉册,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每一位队员以及见证新的队员的成长,言语间,饱含着激动和自豪。老师说武术的精髓就在于“精气神”,一年四季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锻炼身体,规律饮食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已经养成了习武之人该具备的精气神。并且告诫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形意拳——以形取意,便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70年的传承在高宝东老师这里便是公益精神最好的体现,无私奉献,世代相传。高老师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将形意拳传承下去,既然如此,无需收费。高老师对待每一位前来学习武术之人都是倾其所能。另外,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他亲手写的拳谱,整整一本书,老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其完成,听到老师这样说的时候,我们都很惊讶,很佩服老师的毅力。

高老师展示书法
切身体验 习得练武不易

参观车毅斋纪念馆
采访过后,老师又带领我们参观了车毅斋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便是老师收徒与练习的地方。馆中陈列了各式练习时用到的刀枪棍棒,形意拳的各代传承人的介绍,以及老师参加过的各类形意拳比赛时的合影留念。最显眼的当属老师为他的师父刻的碑。

队员学习形意拳
参观完,我们有幸可以和高老师一起学习形意拳的三步式,并且老师很有耐心的指导我们,将动作的要领详细的介绍给我们。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但是我们从大师身上学到了更多。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中说到“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担负起保护与传承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的责任来。

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