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发布时间:2018-07-16阅读数:

每座城市的火车站,像是城市的心脏,承载着城市的灵魂与性格,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它透过巨大的铁轨吐故纳新,共振着城市的聚散离合与家国之梦。7月15日,“向日葵”实践队一行人携手踏上时光的旅程,一同迈入太谷火车站,走入它的中心,看向它的附近,无比贴近它聆听百姓、环卫工人、火车站相关工作人员、铁路退休老职工等不同人员的声音,聆听属于这个城市最真挚的,百年心跳。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扛起箱包 递出万家期望

杨伟光,男,45岁,太谷火车站东侧中铁快运敛包员,穿梭在晋中市铁路沿线的各个村落,工龄13年。

“13年前,这边的包裹运输是乘客到站自取,货品种类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随着时代地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现在我们可以送货到家,并且还可以运输更多货品,将更多的便捷带给大家。”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在不断的进步,铁路沿线的运输设备更新迭代。杨叔叔见证了运输设备由简到杂,由最初的人力到现在的全自动,工序的优化减轻了他们这样劳务人员的负担,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便捷。

三代汗水 汇出段段铁轨

王建国,男,35岁,兵龄3年,之后在铁路维修工作,工龄5年,穿梭在介休、吕梁一带,现为太谷火车站西侧龙杯太谷商铺老板。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这10年间,兵人、铁路职工、商铺老板。我换了很多身份,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铁路干维修工作的那5年。这五年,很累、很艰苦。大年初一,我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牺牲三代人,换来铁路的飞速发展’这句话说的很对,但是铁路的飞速发展,也真真切切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就像我在这里经营的这家商铺,给我带来了很客可观的收益。”

远离家乡 圆满求学梦想

原丽萍,女,39岁,太谷火车站候车室乘客,家庭主妇,穿梭在太谷-忻州之间。

“我家是忻州繁峙县的,今天上午刚带孩子参加了恒达中学的入学考试,我想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同学只有少数人,好多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我们是同一个数学老师。如今,就学人口多,升学率也逐步提升。据我了解,今天上午报考恒大中学的学生大概就有2000人,这是改革开放带给大家的福音,也是我们最好的期盼。”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原阿姨,看重的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的对下一代人的教育问题,而铁路的便捷也为原阿姨的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半生奔走 谱出铁路姻缘

李德志,男,70岁,退休铁路职工,穿梭在陇晋之间,工龄30年。

“我在铁路的岗位上坚守了30个年头,1966年,我在兰州,之后,我被调到太谷,依然做着这份交道路口控制的工作。我不知道改革开放的准确定义,我只知道这项政策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那时候,太谷到兰州需要20个小时左右,但是现在坐高铁我只需要6个半小时;另外,那时候我一个月只有40块的工资,但是现在我的退休金大概有3000左右。能够看到当今现代社会、生活如此巨大的改变,我高兴、高兴啊!”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春夏交替的不断轮回,延伸出的是一段段难舍的铁路情。这是翘首以盼40年,启征程,探巨变,遍足迹,撒光辉。这也是新纪元开启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亘古不变的交通道路,在新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日新月著,注入新的生机。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三下乡】斗转星移40年 纵横交错间共诉铁路情――“向日葵”团队走进太谷站

(作者:贾兆飞 罗甜甜 李晓翀 摄影:白金德 李远航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