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漫步古城 寻那千古魅力——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行动第3期

发布时间:2018-07-17阅读数:

夏天的雨总是突如其来,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在7月14日,艺家人“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团再次出发,走向了有“小北京”之称的太谷县城,开启了我们第三天的“三下乡”之旅。

古色古香 魅力太古

广袤的三晋大地上太谷县城,是一座是一座闪着厚厚历史感荣耀光芒的古城,城中大面积保存了一些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这些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和街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村落,静卧在城区东北部,平日里,里面车水马龙,生意忙碌,形成了古气息与现代文明融合相处的和谐局面,走在这里,让人流连忘返,同时又让人恍若回到旧的时光。

【三下乡】漫步古城 寻那千古魅力——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行动第3期
巍峨的鼓楼带着丝丝虔诚的气息

侧耳倾听 春风之音

行程的第一站便是稳重大气的鼓楼,鼓楼周遭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闹市,独有它,贮藏着一片难得的宁静,于嘈杂的喧哗中保持着一份冷静和矜持。尽管鼓楼的四周商铺林立,却难以遮掩它的厚重和典雅,虽然岁月的风雨冲刷着它的肌体,却始终磨不去它由里向外生发的古朴内敛的气质。细心队员们还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石碑上发现这样一句话“名为鼓楼,取鼓者,春风之音,万物皆鼓而生之意。”,其意思就是要借“春风之音”,让万物在春风荡漾的季节蓬勃生发,让万事从此之后通达顺畅。

【三下乡】漫步古城 寻那千古魅力——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行动第3期
雕梁画栋
错落有致

晋商故里 汇通天下

说到太谷不得不提的便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他在太谷的宅院,是太谷县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具有清代风格的建筑。总体上看既有北方民居的特点,又有南方园林的特色。是南北住宅和宅园融为一体的实物典范。在同学们去参观时,昔日“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业五百年”的金融帝国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一座座高大坚固的宅院,还有讲不完的传奇故事。不得不说,古建筑作为文化的遗存,它沟通了历史与当下,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桥梁。

【三下乡】漫步古城 寻那千古魅力——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行动第3期
同学们在宅院门前学习考察

才人辈出 誉满八方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只要时代变迁,那么古建筑保护就永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雨天的午后,即便是夏天但还是有些小凉,同学们顶着大雨步行走到了太谷中学内的文庙,文庙为明清时期重建,大成殿是其的主体建筑,据了解,太谷中学还延用着至圣学生3000,贤人72的说法,学生们每次考试后同年级的前72名学生,便可以在大成殿内进行考试,感受圣贤的熏陶。

【三下乡】漫步古城 寻那千古魅力——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行动第3期
飞檐斗拱
气势恢宏的文庙

檐牙高啄 画栋雕梁

任何风雨都阻挡不了同学们考察学习的热情,随后,同学们便来到了安禅寺。它坐北向南,沿中轴线建有前、中、后三座殿宇,殿四周檐下正中各一朵补间,斗拱均为单跳无下昂,朴素简洁,殿四周均在明间补一朵,而补间铺作的令栱与柱头及转角铺作不同,栱臂明显圆润而弯曲。安禅寺中殿的屋面已经重修过了,但是梁架没有动。由于学校仍在占用寺庙,藏经殿中安装了现代顶棚,遗憾有些梁架情况看不到。

【三下乡】漫步古城 寻那千古魅力——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太谷县古建筑保护考察行动第3期
风雨中依旧前行的志愿者

风也丝丝,雨也丝丝,情也丝丝。不知不觉中,一天的行程接近了尾声,古城在夕阳映衬下显然又多了几分神秘和沧桑。小道两侧的宅院宁静而幽深,斑驳的墙壁默默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旧城往事,街边现代化的路灯便会一盏接一盏亮起,小道中呼啸而过的汽车也为这座古城注入新的韵律。那些砖那些瓦,那些斑驳陆离的痕迹,无不在诉说昨天的故事。

(作者:梁永乐 摄影:朱宇轩 闫哲宇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