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根本路线,近年来,太谷县南阳村紧抓重点农产改造,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传统品牌种植塑造形象。7月18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绿源行动”公益实践团寻访太谷县南阳村特色种植产业——长山药,了解乡村农业产业建设。

向产区负责人询问种植情况
寻访重点农产项目
“绿源行动”公益实践团寻访南阳村各重点农产项目,其中长山药种植项目已成为省级重点培育实验田,志愿者向长山药种植负责人了解到,太谷县山药产区现仍沿用老旧的农家品种,使山药品种退化严重,同时因长期连续在同一块地种植5年左右,导致山药病害以及线虫的危害加重。而长山药生产中关键环节是挖沟种植和收获作物,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进展速度慢,是影响农民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志愿者帮助村民清除试验田杂草,并向专业人士学习了解长山药药理知识及种植开发,切实帮助村民解决难题。

志愿者帮助村民拔草

采集并对比两种作物
学习实践农田种植
据试验田负责人讲到,长山药作为省级改革开放重点项目,政府每年为农田种植开发山药发放津贴补助,并联合农机合作社推广使用机械化作业技术,使其规模化生产结构链逐步实现。产区负责人向志愿者介绍产区现重点种植山药品种——日本白与麻山药,通过叶片、根茎的形状颜色等物理特征区分两种山药。在搜集种植区资料时,志愿者还发现产区土壤中含有原生态肥料与氨基酸叶面肥,用以补充根部营养,并减轻对农田土壤的污染。

除草完毕的农田

志愿者前往长山药产区
改进污水流放问题
产区附近,志愿者观察到农田污水排放处理不当,未经处理的农业、工业污水排入农田灌溉系统当中,导致种植土壤发黑发臭。志愿者现场采集污水样本,并送往学校实验室进行污染检测以找到解决方案。针对此现象,志愿者利用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知识,向村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建立合理的清污分流系统与污水处理站,采取国内成熟、实用的物化工艺,确保出水指标达到地方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志愿者采取水样
“绿源行动”公益实践团投身基层、立足农田、考察项目,将各项农业设施及环境综合分析并实施治理措施,推动了南阳村农业产业升级,更推广了生态环保理念,科学推动了南阳村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