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三下乡”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而“向日葵”实践团的任务也是一天比一天重。虽然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每一位成员都能够俯下身子去完成。7月19日一早,根据分工安排,“向日葵”实践团被分为三个小组。一组去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前的绿皮火车和改革开放后的高铁的差距,二组去针对一些退休的铁路职工做改革开放40周年对其自身发展影响,三组则针对之前存在的未涉及群体做一些调研。


在山西的太行深处,有一仅有三节车厢的绿皮火车,它是运营于“榆次——大平”的8171次列车。这是山西省最短,最慢,停靠站点最多的列车。165公里的路程,要走5个多小时,停靠21个站点,这也是方便于太行深处民众的“公交列车”,全程车票只需10.5元。早上8:00,“向日葵”第一组的成员们踏上了的这趟绿皮火车。相比目前17或18节车厢的动车,在载客量上就有了明显的差距。动车上的窗户是双层的隔音玻璃,就连座椅都是个人的可调节靠背座椅。车上的座位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一人一座制。车上设有空调,热水机,有专门的餐车间的设立,大大便利了乘客的各种需求。
两种交通工具的体验,“向日葵”第一组的成员们纷纷表示时代在推移,科技在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越来越好了!


走进铁路职工宿舍贾女士的家中,一本摆在桌上的粉色相册吸引了我们目光。翻开相册,翻开了一段段回忆……听她说,当时的日子并不舒坦,工作换了好几份,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1981年的时候,在祁县火车站上班,1983年转至灵石火车站,直到1986年嫁回太谷。在那些长长绿皮车上,贾女士先后担任了客运员、货运员,最后在安全室度过了自己13年的铁路生涯。在这本相册中,记录着她工作近30年的制服变化,从“蓝色的海洋”到酷似军装的制服再到白色的制服,时光更迭,服装变迁,有了如今的铁路制服的模样。每一张照片里面不变的是她阳光的笑容和显示着属于一代铁路人的骄傲。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出新,而改革始终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早上9:30,在东海市场的门口调研过程中,“向日葵”第三组的成员们遇到42岁的赵建刚。经过了解,赵建刚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12岁,正值花季,却不幸患有脑癌,二女儿今年刚满一岁,正处于花钱的年纪。可可赵建刚的家庭却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家庭,根本承受不起那么昂贵的医药费和生活的开销,但好在的是有医疗保险这个保证,但是报销后需要自付的部分仍然是家庭重担。赵建刚这几天在四处筹钱,过两天又要去北京给女儿治疗。志愿者们告诉赵建刚可以用“水滴筹”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他挺过难关,交谈间一个42多岁的男人,在志愿者的面前就留下了眼泪。赵建刚说:“这正是现在的政策好了,科技发达了,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帮助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时代在发展,政策在改善,而改革始终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改革开放所带给人们的变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悄无声地影响着大家的生活。长路漫漫,“向日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将勇往直前,不断地去挖掘更多的故事,去经历、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