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22名山西学子深入基层 看贫困山村如何摘掉“贫困帽”

发布时间:2018-07-25阅读数:

改革开放四十年,精准扶贫薪火传。7月14日至19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新青年·精准扶贫”调研实践团在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太谷县周边贫困农村,围绕“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扶贫宗旨推进相关实践活动。22名成员绕过28公里的逶迤山峰和崎岖小路,深入7个村庄,感受山村的古朴秀雅,走近几经岁月沧桑的村民,用扶贫先扶智的决心开展对点调研。

减轻就医压力 摘掉因病积贫的帽子

在偏远的农村,很多人因为贫困没及时诊治疾病,疾病日积月累成为难以医治的顽疾,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最终导致家庭收入来源缩减,家庭生活艰苦。因病积贫和因病返贫成为困扰农村居民脱贫的难题。

82岁的牛代狗是西仉村的五保户,因为家里贫困,患有高血压和胃溃疡的他仅仅依靠农村医疗保险和村里每年补助的300元来支撑昂贵的医药费。医保报销后自费的医疗费没有来源,致使他然看不起病,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而愈加严重。自从“精准扶贫”政策在西仉落实后,牛代狗每年都会得到一定数量的粮食直补和每年2000元左右的经济补助,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在闲暇时,与邻居坐在家门口拉家常,回到家里有村里资助的大电视解闷,平时还时不时地有志愿者来看望,为我带一些慰问品,生活已经比以前强很多了。”牛代狗欣慰地说。

【三下乡】22名山西学子深入基层 看贫困山村如何摘掉“贫困帽” 
牛代狗为扶贫政策点赞

重视教育 消灭人力资本缺乏的帽子

我国从计划生育到全面开放二胎的人口政策变化过程中,农村的很多家庭因传统观念依然育有多个子女。对于农村较为普遍的多子女家庭,仅靠父母两人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加上很多家庭还有老人需要赡养,因此经济压力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选择让年长的孩子辍学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从而导致这些孩子们无法接受教育,形成进一步的“缺乏知识性贫困现象”,即人力资本缺乏。

四十多岁的冯凤莲家就是这样。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差,另外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她的两个女儿只有20岁就已经在外地打工补贴家用,这个家庭唯一的教育机会属于儿子。目前冯凤莲的儿子正就读于某大学,昂贵的学费又为这个家庭增加了一份重担。冯凤莲听说养蜜蜂比较赚钱,为了改善家庭情况,就开始摸索着养殖蜜蜂,不过蜂蜜的产量却不尽人意,月收入还不到1500元,生活相比以前是好了些,可还是特别拮据。在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冯凤莲特别懊悔,觉得自己对不起两个女儿,没有让她们好好完成学业,虽然孩子们都很懂事,但她还是希望自己和丈夫现在更加努力赚钱,可以弥补孩子们,让孩子们的下一代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下乡】22名山西学子深入基层 看贫困山村如何摘掉“贫困帽” 
冯凤莲分享自身事

技术扶持 让有志农民更有干劲

有些村庄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土壤条件较差,大棚种植业在这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由于基础设施差、无集体经济收入、无土地流转项目、农产品单一等原因成为了贫困村。但是大家都在寻求脱贫致富办法,积极响应国家脱贫致富的号召,在脱贫的道路上索。

石福栋,一位仍走在脱贫路上的农民。靠种植大棚为生的他,由于村庄地理位置偏僻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农产品的运输极为不便,加之缺乏经验、技术,多年来大棚种植一直不见起色。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石福栋得到了扶贫工作队的很多帮助,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他学会了使用国家分发的种植机器实现新型的种植技术。大棚收获后,扶贫队还教他如何将自己的农产品以更好的价钱卖出去。“脱贫要从根本出发,不能只停留在原地,国家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就要抓住,为自己谋幸福!”石福栋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自己大棚里生机勃勃的作物说。

【三下乡】22名山西学子深入基层 看贫困山村如何摘掉“贫困帽” 
述故事
 明情况 知变化

精准扶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从提出到落实再到形成系统的思想,不仅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成功提供了指导,更为这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经验。我们新一代青年志愿者应该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用志愿者的热情与担当为精准扶贫助力,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用专业知识帮助乡村摘掉“贫困帽”。

【三下乡】22名山西学子深入基层 看贫困山村如何摘掉“贫困帽” 
“新青年·精准扶贫”暑期调研实践团队

(作者:孙 峥 刘 杏 张昕冉 摄影:李晋辉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