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8-07-25阅读数:

7月14日我校15支重点团队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乡村振兴理论宣讲、科技支农、环境保护祁太平古建筑保护、青春健康宣讲等主题奔赴各实践基地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活动在一周后缓缓落了帷幕

在三下乡的道路上风吹过,日晒过,雨淋过因为努力拥有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因为用心收获了一张张美丽的笑容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向日葵”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队

“向日葵”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队此次以“青年学子闯基层,数日了尽历史迁”为主题,以“贴民心,近民意,了民情”为教研目的,将“路”“福”“农”作为切入点,通过公路、铁路寻找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旧交替变化。于7月14日-7月20日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桃园堡村展开调研。以“路”为主线,深入太谷火车站及沿线各村落,寻访调研对象约300人,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年龄段调研相同的问题。6天,志愿者调研寻访对象涉及学生、铁路职工、教授、退休老干部、工人、环卫、保安等不同群体,沿着太谷火车站一路前行,走进桃园堡村、东海市场、文庙社区、鼓楼等,见证和感受了改革开放在太谷县所留下的印记和结果。一路上记录最真实的故事,听属于每个人的过去四十年,看时间的烙印留下的影子,品一个地区发展历程的精神。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新青年•精准扶贫”调研实践团

由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新青年•精准扶贫”调研实践团深入太谷县周边贫困农村,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围绕“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宗旨推进相关实践活动,22名成员绕过28公里的逶迤山峰和崎岖小路,深入7所村庄,走近几经岁月沉淀的村民,用扶贫先扶智的决心开展对点调研,完成调查问卷100余份,其中有效问卷52份。团队收集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32G,撰写新闻稿件12篇,记录这里村民的朴实生活和志愿者们的实践点滴,这些用脚印和真诚积蓄起来的数字,让志愿者们收获不一样的成长,真正理解坚持就会有改变的含义,将结合现场调研的第一手材料,在假期精心编辑、整理和汇总,将调研结果整合成一份《扶贫调研档案》。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大学生记者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向日葵调研队在太谷县及其周边的村庄进行三下乡活动,旨在了解民族国粹形意拳文化历史,学习形意拳技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校内对形意拳中心负责人进行访谈,校外对宋式形意拳当代掌门人宋光华老先生等形意拳传承人进行拜访,并参观车毅斋老先生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勘察和调研,从当地居民的口中了解到资料上并无记载的内容和太谷县形意拳的传承现状,许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学习形意拳。通过与形意拳传承人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身上肩负的责任心和使命,了解到武术渊源流长的发展历史,明白武术自身的魅力所在。通过普及,让部分人了解到形意拳作为一种非遗文化的历史和下一代该背负的传承武术之精神。希望形意拳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使非遗文化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兴村梦团队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围绕软件科技、卫生科技、文化科技、农业科技、课堂科技五个角度开展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以科技支农为重心举办扶贫开发、新农村宣传片制作、应急援救、医疗知识讲座、计算机维修、三农政策宣讲等各种服务项目,开通“12316”咨询电话,完成“网络平台”搭建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方便农民群众投诉举报以及获取“三农”信息服务。“计算机培训”下乡、“益农信用社”宣传、“新农村宣传片”制作,有效帮助当地乡村策划、宣传、推广特色文化,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打造出一个“乡村名片”提升当地经济产品综合竞争力。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智能工程学院

七月的骄阳似火,“机时予”志愿者服务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们一起收拾屋子、做饭、洗碗,和村支部成员聊天,了解象谷。团队成员走进枣庄清除杂草;到抗美援朝老兵的家里去慰问;帮助村民在村中闲置的空白墙上画墙绘;去大棚采摘蔬菜;和村民一起跳广场舞;进行乡村篮球赛……“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正如共青团团歌所唱道的那样,信院2017年暑期“三下乡”“机时予”志愿者们在范村镇象谷村这片充满爱与淳朴的热土中,用青春挥洒汗水,用行动铸就梦想。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经济与管理学院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济与管理学院大爱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用青春力量收获了不一样的美好时光。大爱志愿服务队调研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体味“精准扶贫”下的古村,这些日子所经历的一切仍历历在目:第一次走进范村民兵纪念碑缅怀先烈,并探望老党员和老红军,倾听他们光辉灿烂的戎马一生;第一次用65公里的劳累拜访了上安村、坪上村、南田受村等,共同聆听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古村落蜕变的故事。大爱志愿服务队科技帮扶团:热爱+毅力+创新=美好未来,这七天里,我们初入创业园了解“草莓种子”夏令营活动,深入大棚体验金黄色的农创硅谷,观看成功人士的农业创业史,走进古村落进行“三农知识”宣讲,漫步范村镇格子村与老奶奶老爷爷共赏孟母之魅力。愿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不说再见,感恩美好。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淬炼商学院

淬炼商学院青年益行队的志愿者深入太谷县南郭村,以“枣”到归属科技支农帮扶计划为基准,以互联网销售为依托,构建壶瓶枣网络营销新模式,助力南郭村枣农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实现南郭村壶瓶枣网络销售链条化,部分志愿者与枣农一同前往山西旺达农副产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汾阳酒都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在生产车间参观壶瓶枣深加工全过程、了解物流运作管理模式,并通过双方沟通与枣农签订合作协议,真正实现南郭村壶瓶枣网络销售的系统化运营;亲自动手操作,协助枣农将壶瓶枣入驻网店,让枣农直接面向消费者,达到收益最大化。7个日夜,168个小时,青年益行队的成员们通过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让每一天的时间都充分利用,切实将“互联网+壶瓶枣”营销新模式致力农谷建设,实现“枣”到归属科技支农帮扶计划的顺利实施,助力南郭村经济的新发展。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食品与环境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绿源行动”公益实践团以“投身乡村致力环保,共创乡村新型文明”为主题,结合本院教学特色及学生专业优势,前往南阳村进行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在实践活动期间,积极配合南阳村的各项工作,解决南阳村村民农业、工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性问题。团队对村内钢厂排污系统进行勘察,围绕工厂存在的环保问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讨论并制订可行性方案;针对农村垃圾分类不明确、随处乱扔的情况,志愿者们回收废旧垃圾桶,清洗并标注分类标识分发到村内各户,提高村民们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就农村普遍环保意识薄弱、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志愿者为村民分发雾霾口罩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提高思想觉悟,自发维护生态文明。为了更好的让乡村振兴观念深入人心,志愿者们绘制相关主题壁画及文艺汇演,提升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扩大影响力。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艺术传媒学院

14名队员组成太谷古建筑保护考察团对太谷县内现有的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为期8天的考察走访调研。团队共走过太谷县城以及大大小小30余个古村落北至任村乡的任村贾家残存堡墙,南到侯城乡南北朝时期的浒泊石窟,西达北洸乡白城唐代光化寺,东抵范村镇蚍蜉村金代真圣寺,跨越整个太谷县。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团队以一建筑,一表格的形式用专业的角度填写100余张《古建筑调查表》并加以保存;收集整理古建筑现状照片、航拍角度俯视图700余张;视频拍摄20余G、碑刻拓片50余张、寻访古建筑管理负责人10余位,对古建筑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整合,做到全面、精细、有价值,为最终《太谷古建遗珍》一书以及拓片展览、古建筑摄影展览做好充足的准备。太谷的古建筑将因为这支团队,向人们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灿烂光辉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外国语言文学系

外语系“青鸟”志愿服务队16名成员在三下乡期间走进太谷县周边村落进行深入调研。“青鸟”来到水秀乡北六门村帮助村内医疗团队开展体检工作。志愿者通过“一对一”问答方式询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对症下药”进行帮扶,通过走访、分发宣传册、解答疑惑方式向老人普及预防疾病等措施,告诉老人要合理饮食。同时,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暑假作业辅导和“一对多”英语教学进行授课。熬夜备课,认真讲解,孩子们脸上温暖的笑容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在此期间,走进北六门村寻访革命老党员,他们将信仰作为一辈子前进的力量,并传递给志愿者们不怕困难、永不服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生活态度。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远景学院

“暖风”服务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团)由太谷县出发奔赴长治武乡县,开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调研实践活动。此次三下乡活动,在了解变化的同时,将志愿者感受到的变化,通过村委会的宣传、组织观看电影、调研过程中传播等方式宣传,旨在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了解并为当地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做好镜头记录,理论政策宣讲,让当地居民切实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暖风”服务队(科技支农帮扶团)在武乡县五村开展了以摆脱贫困县、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大环境为宗旨,以科技推进、理论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支农帮扶三下乡活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从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入手,结合“3+2+4”活动形式开展工作。志愿者们以图书馆为载体,在五村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科技支农理论教育基地;线上线下促进农产品销售等,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青藤书院

青藤书院“改革开放下,美丽新农村”暑期实践调研团赴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河峪乡岩良村展开调研。调研期间整个团队深入岩良村的家家户户进行交流,通过查阅县志、走访村民和拍摄现状的方式呈现乡村真实的生活细节变迁。改革开放40年来的岩良村,经历了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吃饱饭穿暖衣、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买车买房奔小康的过程,我们也深刻感知到岩良村和从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成长在这样的时代里,青春的热血鼓舞我们去探索。调研一周,志愿者们走近村民,关心村民。一路上记录真实的事情,听每个人讲述这段过去的四十年,看岁月在岩良留下的影子,品一个村庄发展历程中的精神。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无边书院

“谷社谷乡”文化旅游助扶贫实践团队在调研基地曹家大院,开展调查问卷活动,在景区开展“美丽中国在行动 文化旅游助扶贫”的签名。实践团队在北洸村村委展开调研活动。村委负责人对晋商文化文旅小镇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团队调研参观山西巨鑫农业园。走进目前山西境内最大的农业大棚,参观农业科技实验室,进一步了解农作物嫁接技术,了解农谷对贫困村目前的帮扶现状。实践团用镜头和笔触记录着农业科技发展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农业科技运用带给农民真真切切的实惠。昔日的荒山野坡,如今的文化庄园。宝葫芦迎宾雕塑、囍字院、福字院镶嵌互融,天然浑成,无不投射出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实践团队到北洸乡三台村,开展墙绘活动。此次手绘墙绘活动旨在推进书院文化传播,以绘画的独特方式力量进行推广,同时也为厚重的乡土文化,增添一抹清亮的色彩。

我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三下乡是一段路时而坎坷,时而风景独好他们的青春在这次“三下乡”中耀耀闪光他们的故事在这次“三下乡”中弥足珍贵期待下一次的相逢与青春的相逢与志愿的相逢

(作者:团学信息中心整理 编辑:zhuo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