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曾说:“背影,总是很简单。简单,是一种风景。”在本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背影诠释志愿者的执着,更用背影谱写大展的风景。他们,值得用影像记录。
——题记
9月18日,距离平遥国际摄影展开幕仪式仅剩一天,而此刻的展场还在为最后的开展紧锣密鼓的准备。18日20:00,我校副校长傅永林教授、远景学院副院长邓瑞强、淬炼商学院副院长李鹏鹏来到了大展主展区——柴油机厂,雨中前来慰问正在加班加点布展的同学们。我校志愿者为傅永林教授讲解了一幅画的完美构成,通过前期精准的数据测量、水平仪的摆放、每张画都是90度垂直,志愿者们用一片真挚的心为大展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力求让每位观展人有最佳的体验。

傅永林教授同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雨中看望志愿者

志愿者为傅永林教授讲解作品
背影 匆匆赶路
凌晨4点,志愿者的身影融在了凌晨的一片夜色之中。昏暗的灯光下,志愿者们匆匆赶路,他们拿好手中的工具,向柴油机厂B5馆出发。

凌晨四点的平遥

小憩一时
再过几个小时,这里即将宾客云集,影像满城,目光集聚。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3223名摄影师的15592幅作品即将在这里展出。大展开幕第一天,他们还在做着最后的冲刺,将剩余的画摆放整齐,进行收尾工作。凌晨四点的展馆灯火通明,尽管身心疲惫,他们还是精神满满地投入到工作中,互相关爱。志愿者用他们坚实的背影让摄影师们为之肯定。德国摄影师歌茨·迪亚加藤说:“志愿者工作都是没有回报的,但是他们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每天早起晚睡,加班布展,保证每一幅作品的展出。看到我的作品有很好的展出,特别谢谢我们志愿者的辛勤工作让作品有了更完美的展现。”

认真悬挂作品

最后一次加班

我们成功了
背影是紧张的工作
一场秋雨一场寒,古城的秋雨笼罩着整个展场内外,志愿者们在雨中奔跑着,为户外展示的作品做好防水防雨工作,不定期地检查展场内是否有作品被吹跑或者是损坏。夜晚,他们来展区护展,抖掉一天的雨水,重新整理雨布。平遥古城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它的魅力将所有志愿者团结起来。在布展期间,他们克服了所有困难,保证大展顺利开幕。

深夜护展我校作品
大展开幕后,志愿者的身影还在场馆内外奔跑着,他们以青春活泼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前来的观展人和摄影师,为他们解读每一幅作品后的深层含义,还时不时充当翻译,同外国摄影师交流对话,领悟他们想要传递的思想和话语。

傅永林教授认真倾听

同外国友人交流

领悟大师心路历程
他们的背影总是充满着青春和朝气,他们的背影总是有着无数的活力,他们的背影总是前行的脚步。用热爱、沉着、朝气......谱写了一首志愿之歌。任何一个事业和进步,总有很多人在默默奉献着,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同学们带着坚守公益的初心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不言放弃,更从不抱怨,这些背影,值得我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