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作为纽带和桥梁,成为教师与学生、院系与书院、现在与未来连接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内容。学院、书院通过一次次融合互动,真正实现学院、书院融合育人,打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新圈层,更好地支撑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愿景。
智能工程学院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书院的具体情况,智能工程学院各辅导员与箕城书院负责人于10月25日15:00在箕城书院召开了座谈会。书院负责人带领智能工程学院各辅导员对书院进行了参观,辅导员们对书院各工作室中学生们的创意作品进行了了解。书院依托多元的硬件场地、功能设施,形成学生喜欢、习惯融入的特有空间。希望书院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增强书院管理,极力打造舒适的环境,方便同学们使用。书院以多元文化、青春成长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拥有理想和责任并找到个人与社会的交集,实现浸润共享。在此次会议中通过箕城书院负责人的介绍了解到,学生积极参加书院建设活动,认真对待书院工作。负责人表示箕城书院着力于打造思想争鸣、和而不同、诗意人生的箕城舞台,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的箕城人。所以希望学院能够与书院互相配合,共同打造优秀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真正服务于学生。赵晋锐老师在会议中发表建议,不论是学院、书院,还是双院合作,在举办活动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兴趣需求,征求学生意见。尽量举办对学生真实有帮助,适应学生各阶段发展的活动。

为进一步拓展书院育人的创新实践,加强院系与书院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推动“双院”融合发展,10月26日21:00,青藤书院与智能工程学院在青藤书院开展了”双院”交流会。参与此次会议的有青藤书院的学生会成员以及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会成员。会议关于如何提高学院与书院的影响力及知名度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会上双方首先就如何提高文章的阅读量进行交流。提高文章阅读量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青藤书院和智能工程学院,提高双方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同学们更易、更快、更牢地记住学院或书院的信息,可以使同学们感到更亲切,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青藤书院以培养学生“营销力”为核心,在“家”和“家文化”培育及“营销力”塑造的过程中,推出了“青藤讲堂”系列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师、优秀青年领袖以及每一个乐于分享的普通学生担任主讲嘉宾,于互动交流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发声,乐于分享,感受书院“自由、自主”的文化氛围。此次智能工程学院与青藤书院合作,可以使智能工程学院更加深入了解青藤书院精神,使同学们提升自身能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
10月26日12:30,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青藤书院开展了“聚焦宣传,青青子‘经’”宣传交流会。双院宣传主要负责人齐聚青藤会议室,抱团融合发展,凝聚宣传合力,打破现有宣传传统模式,创新聚力塑造宣传品牌。在进行自我介绍后,双方老师就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武定林老师指出宣传后置是一个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如何合力进行解决并及时推行活动宣传成为青藤上下需要解决的困难。路璐老师也指出经济与管理学院宣传方面存在着部分需要打破现有传统模式的问题,例如写作模式已形成定式,思路僵化,新媒体微信排版有待加强,活动照片不够亮眼等。宣传工作遭遇瓶颈,一切都需要老师与骨干们合力解决。随后双方新媒体骨干根据不同主题的活动进行不同的微信排版风格互相交换看法。微信排版的好与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发布内容给同学们留下印象的深浅,因此排版问题一定要给予重视。现阶段微信公众号极为普遍,如何吸引、抓住读者的心成为大家所研究的重点课程。经济与管理学院微信负责人赵薇指出微信排版与内容编辑应注重活动的受众群体,不同方位的内容呈现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既能展现活动风采,也能体现我校完满风采,这才是校媒人的宗旨。青藤书院不同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其外宣报道更注重用优美的话语描写活动的细节。对此,青藤外宣负责人刘沐雨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活动细节,传达活动精神才是一个新闻稿的核心意义。我认为优美的词句可能会比严谨的话语更有传播意义,但优美不代表内容空泛,因此我还在探索学习过程中。”此外他还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宣表达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成长。

淬炼商学院
10月23日16:30,淬炼商学院与青藤书院在青藤书院会议室联合开展了“双院+”全面交流讨论会,淬炼商学院院长苏琳、副院长李鹏鹏、青藤书院综合办主任武定林及淬炼商学院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双院辅导员、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首先,李鹏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淬炼商学院与青藤书院所签订的合作协议书,以此说明双方将要达成全面合作,并提出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即共同商讨具体合作事宜,为未来的工作发展奠定基础。随后,武定林老师向大家讲解了青藤书院当前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未来大体规划。武定林老师总结出了预期进行融合工作的六大重点方面,第一方面为双方活动培训的共同组织;第二方面为与专业老师的互动,书院将组织“学业导师进书院”活动,借助专业老师的力量为学生进行领导力和营销力的培养,并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第三方面为场地的开放共享,书院将为淬炼商学院接下来的活动提供场地条件;第四方面为文化上的互动共建;第五方面是项目工作坊的建立,双方目前合作共建了五个项目工作坊,日后将进行重点开发;第六方面即学术上的讨论研判,这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书院将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课题研究学习。武定林老师提出,今后的合作将围绕这六方面进行开展,希望一学年结束后,双方的合作可以有两个成熟的、传播力大的项目成果。苏老师希望在与书院合作的基础下,专业教育能够与完满教育进行更深入的融合,针对武定林老师所提出的“大学生的自我营销”与“大学生的自我品牌定位”两个主题举办更多围绕营销力的活动,同时加强工作坊的相关建设。之后,会议进入了自由讨论阶段。针对书院与院系的合作、淬炼专业知识与书院进行融合的方法、围绕营销力可以如何举办活动等方面,大家进行了踊跃发言。其中,李鹏鹏老师希望将课程与实践融入到活动当中,先进行充分的培训,随后进行实践活动,且活动覆盖面要广,要以淬炼商学院办学特色为基准,与营销力进行充分契合;苏琳老师提出了“营销力沙龙”活动的想法,以每月一期的形式进行,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点切入,从而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

会议接近尾声,武定林老师对大家的想法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武老师认为,“营销力沙龙”方案可以进行探索,通过每月举办不同的活动来不断完善,逐步成型;要让营销力成为品牌,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辅助手段,双方合作的重点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平台与资源,重在凝练,而不必一味增加。会议结束,与会人员建立了微信群,以便日后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食品与环境学院
10月23日19:00,食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张海明与2016级各个班级代表于三达书院活动室展开关于“考研与就业”问题的院长座谈会,旨在为同学们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会议伊始,张海明老师就学院专业向同学们介绍到:“食品与环境学院部分专业作为农学院考研特色专业课程,考研率居于校内第一。”同时,张老师向同学们询问各个班级有考研或就业想法的同学所占比重,据同学们反映,2016级学生中有想法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总人数70%~80%。在会议上,同学们将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向张老师提出。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张老师表示:“同学们在考研前期准备过程中,应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扩大知识面,同时,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自身实践技能。”围绕大学生多数选择考研这一现象,张海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同学们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和认知;第二,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第三,谨慎选取合适自身的考研机构,或通过自学与导师的帮助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张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同学们条理规划复习专业课程。关于就业方向,张海明老师也说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学们要结合自身兴趣与本科相关专业决定工作方向以及职位并通过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实践能力。”此次座谈会,旨在为学生解答疑惑,排除学习问题,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大三学生面临就业、考研的现状,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搭建双院共赢平台,实现院系与书院相互融合。通过交流增强学生对院系的认同感,通过改进增强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形成双院互补性的发展格局,院系老师同书院老师携手引导学生前行,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