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思辨之声,展青春风采。第十二届“信院杯”辩论赛团队小组交叉淘汰赛于11月11日14:00在箕城书院共享大厅火热开赛。本届辩论赛的团队赛共吸引来自8个学院、8个书院的16支队伍报名参赛。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原则,此次辩论赛的辩题立足学生成长与时代发展,面向全校师生及广大校友与社会热心人士征集而来。
智辩艺语 “专业”话术里“巧夺天工”
团队小组交叉淘汰赛第一场比赛由智能工程学院“明思智辩队”与艺术传媒学院“妙语生花队”围绕辩题“毕业就业岗位与专业方向不一致是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联袂献上。
在高校专业设置持续调整、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毕业直面巨大就业压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这种不一致是不是对于我国当前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呢?
正方智能工程学院“明思智辩队”主张立足我国国情,从“浪费”的定义、专业与岗位一致率、实现价值与浪费资源的非必然联系、劳动经济学权威理论及毕业生个人收益等角度发出论证“毕业就业岗位与专业方向不一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教育资源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不容忽视”“在高校学习中,学生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毕业后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就是一种投入的浪费”“就业对口的毕业生在适应职业变化和成长方面更为迅速”“在物质性收益方面,不具备岗位专用工作技能的新员工产出率偏低,雇主愿意支付的工资性报酬就会偏低”“研究表明岗位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工资比不对口毕业生的工资平均高出八个百分点”,字字珠玑,逻辑清晰。
反方艺术传媒学院“妙语生花队”则聚焦教育的价值导向,围绕教育服务于人、教育的终极目标、一致性与判定资源浪费的非必然联系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思维不可取等维度支持“毕业就业岗位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的观点。
“数据表明有75.6%的毕业生在就业压力面前,选择了与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不一致的就业岗位”“我的专业所教给我的知识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格局和视野。对方辩友如何论证我方在专业方向不一致的岗位上所运用到的知识不是教育资源呢?”“要相信自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有一天会回馈于你,即使专业和就业岗位不对口,所学到的知识都会在人生之中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服务于人。人才是最大的资源,而非一颗螺丝被固定在与专业一致的就业岗位的机器上”,句句箴言,语言精准。
评委老师从题目主干分析、数据逻辑性辩驳、有效提问辩论技巧、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等方面对两支队伍的整体表现及双方各位辩手的能力展示进行了客观公正、细致系统地点评,为参赛选手们提高辩论水平、积极准备后续赛事指明了前进方向。
此“答”彼“案” 亲情中“辩”寻真理
第二场比赛由右岸书院“聚星小队”与三达书院“达辩高手队”围绕辩题“在外求学报喜不报忧是不是值得提倡的‘孝’”展开辩论。
傅首尔说:“中国父母有一个通病,只要子女过得不开心,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开心,你只要过得不好,他们就好不了。根据耶鲁大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亲近的人来说,忧往往会被放大看待。那么选择分享喜悦隐瞒忧愁的办法又何尝不是孝的体现呢?”
正方右岸书院“聚星小队”率先对“喜”和“忧”以及“孝”进行定义与诠释,随后站在学子个人成长层面,从现实生活中独立解决挫折能力、更好实现父母期待、父母与子女双方存在思维差异等角度提出观点“在外求学报喜不报忧是值得提倡的‘孝’”。
“喜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忧则是指使人忧愁的事”“今天值得提倡的孝应是在充分结合自身意愿和能力的情况下,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耶鲁大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亲近的人来说,忧往往会被放大看待。父母得知忧后往往会产生比我们更大的焦虑和不安”“既然我们因种种限制,无法提供给父母有效的物质保障和贴身陪伴,那么我们选择分享喜悦的办法,可以降低父母对我们的牵挂和坦忧”“报喜不报忧通过独立解决困难,可以更好地实现父母的期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反方“达辩高手队”则将关注点聚焦父母,基于父母的牵挂始终都存在这种客观事实,围绕年轻人更加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父母与子女是彼此最真实的牵挂、“孝”是一种坦承与共享等维度支持“在外求学报喜不报忧不是值得提倡的‘孝’”的观点。
“央广网官方账号数据显示,88.4%受访者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少一些隐瞒,多一些坦诚”“报喜不报忧的背后,既‘委屈’了自己,又剥夺了父母了解你的权利”“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的维系亲子关系,才是当代社会的‘孝’”“我方所倡导的‘孝’,是既要和父母报告我们的喜,即便他们并没有太多望子成龙的期望,但也有不溢于言表的欣慰;也仍要和父母分享我们的忧,因为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经营好这段关系,学会用一种坚强而温暖的方式守护对方,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营造其乐融融的假象,转过身各自孤独地舔舐伤口”,思想碰撞、有力回击。
评委老师高度肯定了双方的充分准备,同样就辩题主旨把握、团队明确分工、追问技巧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点评。
辩手有话 在辩论赛中不断成长
激烈辩论展风采,群英思辨显智慧。场上的辩手在一次次交锋中对辩论赛有了更专业、更细腻的认知与感悟。现在让我们把话筒交给各位辩手,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随着前期确定辩题、整理资料、确立观点再到后期一次次地模拟辩论,我们逐渐打磨成一支力量强大的辩论团队。同时我作为“一辩”,不止要思考辩论位置上需要注意的要素,更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和队友打配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再强,终究还是团队的力量更强大。
——“明思智辩队” 李英英
打辩论不只是四个人的事,更应该是一个团队的事;辩论中提问也不是一个问题的事,而是面对一个问题被解决后能迅速思考出对策的事。有句俗语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在辩论前多模拟出一个问题,就对之后的辩论多一分胜算。我们队伍齐心协作,四位辩手交替发言,我看到了分工与协作和团队配合对于比赛的重要意义。
——“达辩高手队” 孙菲璇
脑洞辩题中尽藏锋言暗语,硬核辩论间彰显绝妙之声。本次辩论赛以智能工程学院与三达书院的晋级而告终,辩论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在“思考”与“生活”逐渐各行其道的当下,为同学们搭建一个交流的桥梁。语出少年之口,却满怀妙趣真理;窗外黄叶飘落,唯辩论掷地有声。11月16日、11月18日的辩论赛将是“小组”激辩显锋芒,还是“个人”巧辞展神威,让我们带着本次辩论的热情继续关注“信院杯”辩论赛,感悟辩论的精彩和思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