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每一个细小的民生工作,都能让来堡村村民感受到暖心、贴心和放心。真正谋到幸福就必须要做好民生工作,为村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才能以“基础实”护“百姓安”。7月12日,实践团成员紧跟吕梁市直工委驻来堡村工作队队员高清华,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来堡的浓浓乡情。
驻守乡土 实干惠民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太阳初升,实践团成员便随着驻村干部高清华走入田间地头,他在走访中对实践团成员说道:“走往深巷、走入民户、走上田间,才能对村情民意了然于胸,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一代又一代的基层驻村干部前赴后继,致力于乡村振兴,在村内设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点、调解室、积分超市等利民惠民的服务点,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助力基层惠民、实践惠民。


驻村干部高清华单位在吕梁市直工委,为响应中央和省市关于选派农村第一书记的号召,主动请缨深入农村开展驻村工作,八年间与家人聚少离多,却将所有农户放在心间、了如指掌。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坚守初心、主动作为,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5月派驻到来堡村工作,与团队一起短短两年,村子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作队与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报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移风易俗示范村。
跟随着驻村干部高清华的脚步,实践团穿梭在街头巷尾,帮助来堡村民申报吕梁市“美丽庭院”示范户,并借此更深一步体验乡村民情民意。在闫爷爷家中,庭院内外的生活用品和农用物资等摆放有序、协调美观;在付奶奶庭院中,种类丰富、色彩鲜艳的盆栽格外惹眼,不难看出付奶奶对于生活的热爱……置身这些农家小院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情和村民的智慧。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以“美丽庭院”为抓手,发挥“最美庭院”示范户的典型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家庭参与进来,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文明乡风。



秀美村庄 宜家宜业
以小爱之举,暖夕阳之寂。“我们村里年轻人少,高龄老人没人照顾时就会来咱们村子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年近百岁的老人们或眼花耳背或佝偻携杖,但他们年轻时也事业有成。实践团成员在日常照料中心陪伴老人们度过了一个午后,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下载国家反诈APP。虽然时间短暂,但陪伴时温暖人心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老人家们对实践团成员的喜爱溢于言表,送老人回家时,老人家希望志愿团成员能够常来,这时“常回来看看”不止是一句歌词,更是连接实践团成员与老人的情感纽带。


在积分兑换超市内,村民通过参与村内活动获得领取积分卡,用积分兑换超市中的各类生活用品。一位刚刚兑换了心仪物品的大娘说到:“我们在村里参与各项工作、参加公益项目拿到积分,不光能帮助村子发展,也能换一些自己用得到的东西,感觉很高兴,也更有干劲去获得更多的积分。”用积分量化文明行为,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乡村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工作中的推动作用。


在图书室,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家乡,焕然一新的柏油马路、硕果累累的葡萄大棚、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展现来堡村新变化。随后小朋友们在实践团成员和星火“乡”筑圆梦工程志愿者的带领下,通过挑战绕口令,扎实自身的口语基本功,纠正普通话读音与发音。“国庆是几月几日?”“建军节呢?”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问答声,成员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解了何为井冈山精神,为什么要铭记井冈山历史,将井冈山精神的种子根植于中小学生心中,同时有助于青年学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觅星而行 与民联欢
仲夏之际,天色虽晚但却清凉宜人,实践团成员在广场展开“与民同乐”活动。孩童的目光透着纯净,欢快的笑声如同天籁,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寻找童真,共同回忆童年小游戏。“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熟悉的旋律响起,实践团成员们带领村民一起律动。而村民也通过跳广场舞舒缓了一天的疲惫,卸下了一身的重担,在充实了自己生活的同时,将来堡村的夜生活点缀得更加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一代又一代驻村干部多年来扎根基层,俯身一线,用实际行动为村里解难题、为群众谋实惠,用情、用心、用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一把小葱、几根香菜,村里的老百姓也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工作队的谢意,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工作队对我们太好了,我们的感激说不尽。”一路走来,实践团成员参与其中,感受民意,也认识到惠民工作是人性化的,而非教条主义,只有把自己摆进去,融入到老百姓当中,老百姓才会接受与支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是其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