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经”心筑梦组“兑”出发 让传承“走心”更“走新”——“经”心筑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守“遗”匠心站

发布时间:2024-07-09阅读数:

7月9日,“经”心筑梦乡村振兴促进团探访了两位民间艺人,倾听他们的故事

陶宝善:我心中还住着一个顽皮小孩

孙悟空的金箍棒、走钢丝耍杂技的小演员、做棉花糖的小商贩、磨剪刀的师傅……眼前这些色彩鲜艳、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你能想到它们是用废旧布料、塑料、旧玩具、吸管、旧光盘等边角料拼接而成的吗?在兑镇村旧街,有一位年近古稀的手工艺人陶宝善,他以废旧物品为材料,创作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达人”。陶宝善原本是一位修鞋匠,灵巧的双手和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他带来了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从最初的磨面机到后来的碾米机、织布机等传统生产生活工具,他常常将记忆中的生产生活场景复刻到手工艺品的创作中,碾米机、织布机、鼓风机、切草刀、洗煤机等传统生产生活工具,都变成了他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

在促进团成员们探访过程中,陶爷爷不仅展示了他的精湛技艺,还亲自指导大家进行电路实践操作看着作品在眼前转动,成员们感受到了手工艺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深刻体会到了手艺人背后的坚守。陶宝善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作品都是一场修行,每一份坚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

四虎砂器是陪伴我30多年的朋友

“金锅银锅不如杏野砂锅”这是多年来流传在兑镇的一句话。兑镇杏野村的杏野砂作为一种非遗工艺,材料选取上,采用杏野村附近独有的白、黑、灰粘土(也称为“坩泥”),土中富含铝、镁、钠、钾和钙等化学元素,是烧制砂器的极佳材料。

四虎,四虎陶器第三代传承人。来到杏野村,促进团成员们参观了砂器制作工坊,见证了砂器制作的古老工艺“四虎陶器”至今有60年的历史,是武师傅的祖辈留给他的产业看着手中的砂锅,武师傅自豪的说道:“砂器用途广泛,因为透气性好,用它熬中药,能更好保持药性,用它栽培花草,不烂根,最关键的是用它做出的饭菜味道好。参观过后武师傅提出让大家体验一把“拉胚”的过程促进团的成员们踊跃尝试“我的手好疼,像用砂纸磨手一样”在武师傅手中“乖巧”的胚子,实则难以控制。一阵手忙脚乱过后,只有陈齐旺同学顺利做出了一个“小茶杯”,看着大家在一遍遍失败中继续尝试,武师傅忆起当年跟着父亲初学砂锅的时光感叹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自已传承砂器制作已经30多年。

趁青春:促进团·与非遗同行

做好传帮带,留住历史的声音。非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代表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促进团成员们深入大街小巷,来到了兑镇村的中心广场了解当地居民对砂器的认识并为他们科普砂器以及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经过一天的宣传讲解,武赟老师感慨地总结道:我们今天在村里详细地对陶爷爷和‘四虎砂器’进行了介绍和阐述,我坚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兑镇的传统非遗文化能够更好的沉入基层,让陶爷爷的指尖艺术和武师傅的砂器技艺能传播的更广、更深,让非遗文化有人知、有人承。

非遗的传承之路还很长,过今天的学习和动手实践,促进团的成员们对手工艺品的传承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保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更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让手艺在传承中“活”起来,焕发新时代光彩,凝聚民族复兴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