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我校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奔赴西部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多年来,我校共遴选出738名优秀毕业生成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人才。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他们志存高远,在最美的年华用志愿谱写青春,也在这里,遇到对的事。
西部计划志愿者简介:杨静,我校商务英语学院经贸英语1701班优秀毕业生,现考入山西省浑源县中国统一战线工作部的公务员岗位就职,积极参与建设家乡。在大学期间,杨静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积极参加“农村改革(太谷)论坛”等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志愿的种子不断在心中萌芽,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的种子。
在青春的画卷上,杨静拿稳深耕青春的三棱镜,绽放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志愿之光。在时代接力中,她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愿景,积极投身西部,握紧时代接力棒,将个人的梦想融入祖国需要的洪流,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一起走进她的西部计划之旅。

咬定青山不放松:筑基蓄势 跟跑时代浪潮
在正式踏上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这片热土之前,杨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储备。在赵乐老师的鼓励下,从填写报名表的那一刻起,她便坚定了参与西部计划的决心。家人对杨静的选择给予了全力支持,他们的期望与鼓励成为了她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杨静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之心,深刻理解并践行了“坚定筑基”,紧握“跟跑”接力棒,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前行。她深知西部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她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优秀西部志愿者为榜样,坚实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风破浪正当时:热忱投入 绘就青春篇章
杨静抵达浑源县后,她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成为了当地团委的一员。在那片热土,她深切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与奉献的价值。从青少年入团、转团、评优,到少年先锋队的成立与评优,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团委资助贫困学生的项目,如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等,努力为家乡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与温暖。在工作的过程中,杨静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持“长风破浪正当时”的热忱之心,凝聚合力,在时代的接力中握好了“交互”接力棒。


会当绝顶览众小:青春奉献 加速追梦之旅
在西部计划的实践中,杨静深知青春就是不断奋斗与坚持奉献的代名词。因此,她不断激发自身的赶超活力,积极参与青少年教育、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杨静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每一次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困难,每一次看到孩子们因获得助学金而露出的笑容,都让她深感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面对一位质朴的父亲为了孩子入党而向杨静求助的经历时,她深刻自身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些难忘的经历,让她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进取之心领会“青春奉献”,让她在时代的接力中握实了“加速”接力棒,不断进取、勇于奉献,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
回顾这段经历,杨静深感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蜕变。从扎实基础到热忱投入,再到领会青春奉献的真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属于青春的壮丽篇章。她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一定要勇敢一些,别害怕拒绝,别害怕离家去陌生城市,也别害怕未知,只要踏出去,就会知道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样你们就能获得经验,多一些选择,少一些迷茫。”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信院青年学子,让他们看到青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新时代的青年,正站在新的起点,准备迎接更加壮丽的征程。而在西部热土中,我们立志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无畏的精神,在劈波斩浪中彰显青年力量。杨静的故事,也将如同一曲激昂的青春赞歌,在西部大地上不断回响。
(撰稿:马红燕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摄影:杨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