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青春雷锋月】“00后”晋中信息学院志愿者正以最诚挚的行动续写《雷锋日记》

发布时间:2025-03-26阅读数:

3月青春雷锋月,在春意盎然的金谷大地上,在生生不息的校园里,46支专项志愿服务队、50余项追“锋”行动、2674服务时长,让“学雷锋,做好事”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见证了一群不一样的“00后”热血青年用热烈与真诚续写着《雷锋日记》。

“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谈及雷锋,“螺丝钉精神”总是被提起最多的词汇,在信院,有这样一群青年志愿者用知识的星光点亮乡村的夜空,用陪伴的温度温暖养老院的午后,用满腔的热血浇灌乡村振兴的道路……用一颗赤诚的心让“螺丝钉精神”闪闪发光。

“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里,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3月12日,在太谷区的桥南社区,“银龄梦——跨越‘数字鸿沟’”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在和社区的爷爷奶奶们一起制作花艺手工,在春日的暖阳里、在温馨的氛围中,逐渐消弭代际隔阂。

桥南社区石书记在谈及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来时提到:“他们身上所彰显的雷锋精神,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自从志愿者来到这里长期服务后,社区里的欢笑声逐渐多了起来,爷爷奶奶们也更期待、更愿意参与到每一次的活动中。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力。”3月14日,筑梦支教专项志愿服务队在白燕小学开展以“续雷锋志”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以雷锋同志的纪录片为切入点,通过历史影像、访谈及动画,再现雷锋同志一生。

“我们要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以他为榜样,延续他的精神,成为像志愿者哥哥姐姐一样厉害的人。”一位现场的学生举起手中刚刚画好的雷锋主题海报,讲述着他的感受与想法。

3月21日,桃园堡幼儿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雷锋小分队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组成“最佳拍档”,一针一线用心缝制“雷锋包”,从孩子们认真专注地学习制作与感受到孩子们高喊“我也要当小小雷锋!”,雷锋精神已无形中扎根于孩子们的心里,志愿者行动的意义也就此彰显。

“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这是《雷锋日记》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让我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张煜泽从大一踏入校园便加入了“星智益行”专项志愿服务队,两年来他的脚步多次走进南关小学,被孩子们称作是“爱笑的大哥哥”。今年的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他再一次走进熟悉的教室,将雷锋的故事与精神讲给稚嫩的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追“锋”的种子。

在3月12日的太谷特教中心,经谷志爱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与这里的孩子们一起观察春天、享受春天,他们手牵着手在校园内收集树叶、花瓣,用小木槌敲打将颜色拓印在棉布上。

“来自晋中信息学院的志愿者们以‘春趣植物拓印’这样新颖的自然美育形式,能够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触摸到社会的温暖关怀,也能够唤起更多人对特殊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与支持!”特教中心的李老师提起志愿者,总是止不住地夸赞他们的专业与耐心。

“以前我总觉得说普通话很别扭,但今天在辩论中,我发现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很有趣!”3月16日,由“童声同色”推普计划专项志愿服务队组织的“是魔是仙,你来辩”主题辩论及推普服务活动在太谷区程家庄村开展,孩子们在激烈地辩论后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地欢乐。“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很必要但又不简单的工作,能够将推普与孩子们的喜好联系在一起,信院的志愿者真够靠谱的。”孩子们的家长也在活动结束后对志愿者给予充分肯定。

“但愿每次回忆 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这是雷锋写在日记里关于“为什么做好事”的回答,在学校的万千志愿者中,在无数次走进幼儿园、车站、养老院后,他们的回答同样简朴、纯粹、直击心灵。

“能和他们一起笑,一起表达爱意真的很有趣!”闫楠是“七彩故事会”专项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她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走进太谷第二幼儿园,带着孩子们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与祝福,以他们稚嫩的双手,串起一颗颗五彩斑斓的珠子,绘制出充满爱意的贺卡,将心中最纯粹的情感化作礼物,献给最亲爱的妈妈。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任羽西是行走的力量专项志愿服务队的一员,3月21日和团队再一次走进墩坊养老院,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带来一场欢乐的春日表演秀。“奶奶会紧紧握着我的手,会和我唠唠家常,会叮嘱我天冷多穿衣物,还会和我说有空常来……”奶奶的话总是很温暖、很贴心,我也总是能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感。

“刚站上讲台时,我紧张、害羞得声音都有些抖,是孩子们眼里的光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李锦是青春健康专项志愿服务队的一员,3月14日,太谷启航二中的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他嘹亮的声音,正是一次次的坚持与不断的相互鼓励,他让性教育在青年学生中不再难以启齿。

当青年志愿者的善良、无私遇见同样简朴、纯粹的服务对象,当两颗陌生的心灵彼此照亮,这群热血的“00后”追“锋”少年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最好的青春,不是于光亮处俯视阴暗的角落,而是带着闪闪微光点亮希望。这,正是无数信院红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深情“告白”。

(撰稿:王雅瑄 左慧怡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摄影:各专项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