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志愿发声】第68期:二十年!四重身份!时间见证志愿的长跑

发布时间:2025-04-14阅读数:

4月12日10:00,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培训中心于上河书院207Q+·赋能空间举办志愿发声第68期:二十年!四重身份!时间见证志愿的长跑。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民盟山西省委社会公益支部主委、中国红十字会理事、山西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王建强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讲人。现场百余位同学一起走进王建强老师二十年、四重身份的志愿长跑!

点亮山间教室的提灯者

2005年的冬天,王建强老师偶然参与了针对贫困山区学校的帮学助困活动。当他的脚步第一次踏入那所简陋的山区小学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震颤:斑驳的黑板、残缺的课桌椅、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从那时起,每个周末,崎岖的山路上总会出现王建强老师坚定的身影:他带着颜料和画笔,为孩子们开启艺术的大门;他组织简单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感受生命的活力。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后来带领着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团队,从一所支教学校发展到五所,这份坚持如同山间的微光,照亮了无数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

活动现场,同学们屏息聆听,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当王老师展示那些过往的老照片——孩子们举着第一次完成的画作时灿烂的笑脸,不少同学的眼眶已然湿润。这些图片不仅是时光的见证,更是一颗赤子之心最动人的诠释,也是志愿最温暖的写照。

生命必修课的守护者

王建强老师作为资深救援志愿者,他带领团队走遍太原市的中小学校园,将防灾避险知识编织成孩子们生命的防护网。从火灾逃生到溺水自救,从地震避险到触电防护,这些看似平常的安全教育,在他眼中都是不容忽视的“生命必修课”。

同时,他带队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开展“关爱老人,让老人回家”黄手环防走失定位贴发放活动,为防走失的他们系上温暖的“生命纽带”,这一行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现场同学们专注地听着王建强老师的分享,眼神中流露出对王老师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倾佩,志愿服务不仅仅需要行动,更需要将志愿精神传递,让温暖延续。

让文物有声的传承者

在山西博物院的展厅里,王建强老师还有另一个身份——讲解员。为了做好志愿讲解工作,他不仅熟记培训内容,更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将孤立的文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语境中。他努力将展厅中的展品与全国各地的相关文物、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融会贯通,为观众带来深入浅出又引人入胜的讲解。在他的讲述中,博物馆不再是枯燥的展览场所,而是成为了历史穿梭、文物对话的生动课堂。

山区孩童新视野的照亮者

2015年6月11日,对四十多名山区孩童而言,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些孩子多来自单亲家庭,甚至有事实孤儿,走出大山对他们曾是奢望。在王建强的精心组织下,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第一次来到省城太原,博物馆里的神奇文物、电影院里的3D动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些城市孩子习以为常的事物,对他们而言却是新世界的窗口。社会爱心人士为他们的学习生活送去温暖,当孩子们返程时,王建强老师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此后,每年的6月他都会帮学助困,带一批山区孩子来交流,用持续的行动为山区孩子插上看世界的翅膀!

同学们通过王建强老师的分享,明白志愿应当付出行动,每一次行动背后都在潜移默化间悄悄影响着被帮扶的他们,这是志愿的初心,也是我们的初心,一点一滴都将化作志愿的动力,为志愿服务奉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十年,多少个故事应该有属于他的结局,二十年的志愿行让每一次青春的行动有了令人动人的感叹号,让王建强老师成为更多人心中的指引,激励着在座每一位青年志愿者在未来的青春中不断成长,让志愿的花儿一直花开,绽放属于志愿的精彩,绘就一幅充满爱与希望的美丽画卷!

(撰稿:田雨晨 刘旭东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摄影:团委美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