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西部之声】第45期:致茅盾先生 关于新白杨的45封戈壁来信

发布时间:2025-05-11阅读数:

【编者按】2014年以来,我校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奔赴西部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多年来,我校共遴选出738名优秀毕业生成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人才。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他们志存高远,在最美的年华用志愿谱写青春,也在这里,遇到对的事。

西部计划志愿者简介张舒凯,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国贸2018级本科生,2022年本科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24年完成两年服务期后选择扎根边疆,完成了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边疆建设者的不断蜕变。

七十八年前,茅盾看见车窗外“傲然耸立的白杨”,想到的是“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今天,当卫星云图显示西北绿洲十年推进150公里,那些与白杨共同生长的年轻人,正用双手代替枪杆,用教案延续星火,在新时代续写着“极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传奇。无人机掠过之处,青春与白杨的剪影已难分彼此——以张舒凯为首的他们都以挺拔为志,把年轮刻进共和国的边疆。

深扎根系:向下 向更深处

大一暑假的三下乡之行,如同埋下一颗温润的种子,让志愿服务的根系在心里悄然生长。2020年的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却让他看见无数逆行者如挺拔的白羊,在困境中坚守。那时的他,亦是其中一棵小小的树苗,在当地志愿服务一线协助医护采集核酸、疏导群众、注册通行码,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一份责任。

对新疆的向往,最初是课本里的一行行文字,像远方飘来的歌谣,总在心底轻轻回响。而真正让西部计划成为心中执念的,是那位来自山西高平的学姐。她在西部计划中于新疆小学支教,两年服务期满后通过特岗教师招考,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学姐说,西部计划让她找到了人生的坐标,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心中的方向——或许,他也可以踏上这片土地,让青春在远方绽放。

2022年8月,他带着憧憬与期待,成为共青团阿克苏地区委员会学少权益部的志愿者。在阿依库勒镇阿克提坎小学,男孩穆萨提紧张却坚定地说要当警察保卫边疆,女孩热依古丽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说要走出贫困村去读书。支教途中,张舒凯用有限的时间传递知识与价值观,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他忽然懂得,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是在孩子们人生观尚未成型时,轻轻系紧第一颗纽扣,让他们在正道上坚定前行。

擎天枝干:站成一道绿色长城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2022年秋冬,张舒凯在疫情指挥部整理督导线索,看着500吨滞销的胡萝卜和洋葱找到销路,仿佛看见农户们舒展的眉头;2023年夏秋,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编撰的两册汇编里,藏着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而后在水利局整理水政执法案卷,每一份文件都是对法治的敬畏与坚守。

最难忘的是岗前汇报演出的筹备时光。四个人在报告厅与宿舍之间来回奔波,像回到大学时排练元旦晚会的日子,疲惫却充实。当汇报演出赢得地区领导的肯定,那些熬夜的辛苦都化作了心中的甘甜。他想告诉即将踏上西部征程的学弟学妹:“到西部去”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赤子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热血书写青春的信念。

傲立风沙:此处安心是吾乡

2024年7月,服务期满的张舒凯选择留疆,成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经济发展局的一员,推动纺织服装科研项目落地,让青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三年时光,从团地委到水利局,再到经济发展局,岗位在变,初心如磐。他记得新疆专项被称为“小白杨计划”,而他们正如一棵棵小白杨,在西部的土地上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生长,用选择与坚持守护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志愿者到建设者,从“小白杨”到“扎根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他的成长;每一个笑容,都承载着他的热爱,他的故事是万千西部计划青年的缩影。正如他所说:“青春是向下扎根的坚持,更是向上生长的力量。在这片热土上,我们和边疆共成长。”

回望来路,张舒凯要感谢大一暑期三下乡的启程,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让志愿服务的心愿在心中落地生根;更要感谢西部计划搭建的桥梁,让课本里的新疆化作脚下的热土,让“小白杨”的誓言成为日复一日的坚守。愿更多青年如小白杨般扎根,让青春在西部热土上与时代共振,续写属于奋斗者的长歌。

(撰稿:靳雅茹 马红燕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摄影:张舒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