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春日校园里,一场场体育狂欢正火热上演。当卡巴迪的呼喊声激荡着皮划艇的水花;当乒乓球的弹跳节奏遇上观众的心跳频率,各学生社团以多元活动为画笔,在校园里勾勒出一幅幅活力四射的青春画卷,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跃动世界之旅”,它正以不可思议的感染力让整个校园的“运动DNA”集体觉醒。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体育赛事的刻板印象,让运动成为学生社交与成长的新载体。
卡巴迪“破圈”现场:让冷门运动成为校园顶流
体育公园的草坪上,“盲眼抓捕”区传来阵阵欢笑声,蒙眼队员仅凭队友呼喊声辨别方向,屡屡“扑空”的滑稽场景引得观众忍俊不禁;“气球保卫战”中,队员们一边高喊“卡巴迪”,一边灵活躲避对手攻击,彩色气球的爆裂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一开始觉得规则有点复杂,但跟着队友玩了两局就上瘾了!”来自商务英语学院的一名同学兴奋的说道。卡巴迪运动俱乐部将这项源自南亚的传统运动创新性地拆解成多个“游戏副本”,这种游戏化的运动方式,让传统项目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水上运动“狂飙”记:把课堂搬到湖面上
右岸湖畔,水上运动协会将传统课堂延伸至潋滟水面。“注意桨板平衡!身体前倾……”右岸湖畔传来阵阵指导声。水上运动协会的成员们化身“水上教练”,带领参赛学生穿戴救生衣、调试皮划艇。阳光下,色彩斑斓的皮划艇在湖面划出涟漪,一场精彩的水上运动挑战赛拉开帷幕。

“接力艇峰”项目中,经济管理学院的队伍配合默契,两名队员划桨绕岛时船身贴着水面快速行进。“艇海擒球”区则充满趣味,队员们手持抄网捕捞海洋球,不时有“满载而归”的船只传来欢呼。来自艺术传媒学院的李同学第一次尝试皮划艇,上岸后激动地说:“刚开始很紧张,但和队友一起完成比赛后,感觉超有成就感!”激荡的不只是湖水,更是涟漪里的青春印记。


此次活动特别设置“素拓+水上”的双轨模式,既考验团队协作,又让新手能快速上手。活动组织者表示:“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水上运动不只是专业选手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自然之趣。”

小球转动大社交:快乐才是KPI
体育场上,乒乓球的弹跳声与加油声交织成欢快的乐章。“势不可挡”乒乓球社策划的“春季对对碰”趣味赛,把传统乒乓球玩出了新花样。“线上乒乓球”环节,两名队员用绳子拖着球前进,忽快忽慢的节奏让观众揪心;“正反手颠球”赛道,选手们一边数数一边切换球拍面,紧张的神情里透露着专注。来自淬炼·国际商学院的王同学所在队伍在“卡上运球”项目中失误三次,但依然乐在其中:“输赢不重要,和队友一起‘手忙脚乱’的过程才有趣!”


此次比赛吸引了众多“非专业”选手:“我从来没打过比赛,但觉得趣味项目很新鲜,就拉着朋友来试试。”这种“零门槛”设计,让乒乓球成为了连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桥梁。当最后一场双打比赛结束时,冠亚军队伍互相击掌致意,场边响起热烈的掌声。


青春启示录:让运动回归青春本味
“我们希望通过社团的创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爱上运动的理由。”从卡巴迪的趣味互动到水上运动的团队协作,再到乒乓球的欢乐竞技。无论运动水平高低,每位参与者都能卸下压力包袱,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将继续支持“社团+社交”的模式,让校园成为释放青春活力的最佳舞台。当最后一片桨板划过湖面;当最后一个乒乓球落入球网,活动的余韵仍在延续,那份对运动的热爱已悄然植根于参与者心中。

本次的“跃动世界”探索告一段落,但更多的精彩世界还在等你前往!未来,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将携手91家社团,以“无社团,不青春”为信念,始终坚守初心,搭建更广阔的实践舞台,等待每一位社团er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次书写社团的精彩篇章,创造更加精彩的社团生活!
(撰稿:李庆怡 侯惠婷 桂茂仁 供稿:学生社团管理中心 摄影:团委美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