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戏剧节】由“燃”而生 历史话剧X舞剧X即兴戏剧 共“燃”戏剧的N次方——晋中信息学院2025乌马河·校园戏剧节三部原创剧目高燃上演

发布时间:2025-05-22阅读数:

5月19日-5月20日,晋中信息学院2025乌马河·校园戏剧节原创剧目《历史中的轶事一则》《幽默交换集市》《琵琶行》高燃上演。这三部作品以独特的主题、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舞台表现,共同描绘了一幅关于成长与探索的校园戏剧画卷,把横跨历史长河的共鸣浓缩在剧院的舞台上,赢得在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历史中的轶事一则》 历史烛火照见时代的褶皱

5月19日,由梁栋老师执导的历史悬疑话剧《历史中的轶事一则》在乌马河剧院揭开神秘面纱。这部以明末太原府官场迷案为蓝本的原创戏剧,通过极具颠覆性的舞台语言与深刻人性剖析,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和饱满的情感,将观众带入了那段刺破了封建官场的历史中,让观众切身感受小人物在历史变迁中所承载的厚重文化。

故事以太原府一桩离奇命案为引,公堂之上,赵怀罗凭借盘根错节的势力与朝廷靠山,肆意颠倒黑白;即将致仕的县令程清远却陷入权力与良知的绝境,一边是张大山撕心裂肺的血泪控诉,一边是赵怀罗明码标价的威逼利诱。柳悠然以命护证的决绝、捕快林正的忠诚与摇摆、帮凶王二的良知觉醒,共同编织出一张暗流涌动的权谋大网。当程清远愤然扯断象征操控的木傀儡,这场正邪对决最终在黑暗势力的狞笑与清官的孤勇中,留下穿透历史的沉重叩问。编剧侯宇鑫老师说:“这是一次原创先锋剧的全新探索,我们尝试以戏剧的视角,将公堂化作权力交锋与人物命运起伏的舞台,挖掘被历史掩盖的人物故事以及人物群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历史的辩证中与观众一起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本剧舞台设计打破了常规思路尤其是在中式传统的背景下,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解构了明代县衙,运用现代监狱铁窗元素重构了整个衙府空间,随着每一次升堂,两侧铁墙不断压缩县令的生存空间,通过压迫式逼近、明暗化变幻,将程清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外化为震撼视觉表达,这种空间压迫将封建官僚制度“吃人”的本质具象化为令人窒息的剧场语言。除此之外演员服装、妆造等细节元素尊重并保留时代突出特点与独有文化印迹,又通过现代艺术手法赋予其情感温度与艺术深度,实现了戏剧文化在校园舞台的“动态传承”。主创团队表示,唯有深入理解历史、尊重历史、依据历史,才能让这一则轶事焕发新的故事生命力。历史题材的话剧不在于人物的刻画与表达,而是通过现代审美将那则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在学生的手中被重新诠释、创新表达。

《幽默交换集市》 颠覆传统剧场新体验

5月20日15:00,一场妙趣横生的戏剧《幽默交换集市》在Nìng House首演。现场仅依靠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和背景,就能带你穿梭于各种奇幻世界,充分给予演员和观众极大的表演空间和互动效果。让观演关系从剧中和现场相互转换,使得坐在台下的人成为了剧场的主角。《幽默交换集市》这部作品以无预设剧本与“现挂式剧情”突破第四堵墙,重构观演关系的双向流动性,给观众以新奇的体验。

第一幕的游戏互动环节犹如一场精心设计的“破冰仪式”,演员们用即兴的幽默与智慧迅速消解了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无形屏障。随着“投诉信”“万能辩护人”“书中的世界”等互动小游戏点燃现场,剧场瞬间变成了平等共创的空间。第二幕将这种颠覆推向高潮,没有预设剧本,没有固定台词,演员们手持的仅是小纸条和书本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简约道具。一位戴眼镜的学生提议以“牙膏”为主题,整个舞台瞬间变成了清洁幻想世界;当一位女同学怯生生地说想看到“太阳系”,演员们立刻化身科幻角色。这种“现挂式剧情”不仅考验演员超凡的应变能力,更从根本上重构了创作权,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获得平等尊重,每一次互动都是集体智慧的碰撞。

该剧最革命性的突破在于创造了“流动的观演身份”。观众随时可能被聚光灯选中成为表演者,演员也经常跳下舞台成为观察者。这种身份的模糊与转换,消解了传统剧场中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此刻,每个人都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是创作者又是欣赏者。

在这个追求极致控制与完美的时代,《幽默交换集市》勇敢地拥抱不确定性与瑕疵美。那些即兴产生的“意外”——演员的短暂卡壳、观众出人意料的反应、剧情突发的转折——不再是需要掩饰的失误,而成为了最珍贵的戏剧瞬间。这种对“不完美”的颂扬,恰恰展现了戏剧最本真的魅力:它是活生生的、不可复制的、充满人性温度的艺术。

《琵琶行》 千年诗韵的时空交响

5月20日19:00,原创舞剧《琵琶行》时隔一年于乌马河剧院再次上演。该剧以白居易同名长诗为创作蓝本,以“素衣少年”为主线线索,精心构建四幕剧情,通过古典乐舞、诗歌旁白、灯光音响及特效等表现手法,再现了白居易与琵琶女的深厚情感、坎坷仕途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感人至深的场景。借现代诗人之眼为时空穿梭机,将白居易长安宦海沉浮与现代画者宿命时空交错相连,巧妙地展现出大唐盛世以及人生沉浮的情境画卷,让舞剧空灵而又唯美。

舞剧巧妙融合古典乐舞与前沿多媒体技术,将大明宫的巍峨宫阙、枫叶荻花的瑟瑟秋景等盛唐意象,以沉浸式视觉盛宴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演员们凭借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细腻演绎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叹——群舞恢弘展现朝堂风骨,独舞悱恻倾诉贬谪怅惘,当饰演白居易的舞者挥毫落墨,墨香与舞韵共舞,用毛笔挥洒下世人传颂的《琵琶行》,将白居易的坎坷经历与琵琶女的哀愁无奈完美呈现,最终挥笔而终,盛唐文人的才情风骨与命运的悲怆浮沉,皆定格成舞台上的永恒瞬间。观众将在水墨晕染的光影中,沉浸式触摸历史的嶙峋脉络,于诗意的哀伤中聆听千年文脉的深沉回响。

作为演员人数最多、舞蹈动作最难的剧目,排练的难度可想而知,演员们时常在排练中被要求“数人如一”,但这并非一件易事。《琵琶行》导演王华老师说:“演员的状态是流动的,作为导演只能尽力帮助演员寻找更好的表现方式,防止任何一个角色的动作‘变形’,坚持‘唯一标准性’。”在高标准与要求下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可这样的重复的练习可能也只是舞台上的一分钟,来自商务英语学院的高娇娇在《琵琶行》中饰演公公一角,不同性别的演绎、不到一分钟的登台,都没有阻隔小角色对戏剧舞台的热爱,她说:“配角的生命力,恰恰藏在这些打破‘主角光环’的瞬间里。像我这样的小角色有60多名同学,我们希望观众能在我们的表演中,看到小人物眼中的大唐风云,感受到千年诗行里小小个体的人间温度。”

(撰稿:刘 畅 刘晋宇  供稿:团委融媒体工作室  摄影:团委美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