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晋中信息学院橄榄球场被信息工程学院改造为一个“心灵异境基地”。以“天族”为代号的师生团队,围绕九型人格理论设计了九项心理互动任务,构建九大主题关卡,每征服一个关卡,即可收集一枚“天族徽章”,最终在“完满人格”的成就解锁中,1200余名同学完成对自我性格光谱的完整拼贴。


手札一:拼图台·碎片的归位仪式
根据完美型人格特质,设置游戏“拼图漫游:治愈碎片大冒险”,让同学们体会规则的限定感。数百片拼图按情绪意象分区码放,同学们专注俯身比对纹路,在反复尝试与修正中拼凑完整画面。光影流转间,拼图完成的瞬间,细碎光斑如同阴霾消散后的希望。

对于成就型人格,设计游戏“云端之战:气球砰砰大冒险”,目标锁定,击中目标,成功的喜悦便是该人格最大的动力源泉。参与者将承载压力的便签系在气球上,分组对决,随着此起彼伏的爆裂声,紧绷的神经在意外与欢笑中悄然舒展。气球炸裂,烦恼升空,满地彩屑与绽放的笑容,成为心灵治愈的生动注脚。



手札二:蒙眼道·信任的实体刻度
针对怀疑、忠诚型人格,设置游戏“蒙眼密友挑战赛”,让参与者体会从怀疑到信任的确定感。三条障碍赛道被戏称为“信任隧道”,蒙眼的人起初死死攥住搭档手腕,走着走着变成轻扶手肘。提示语从“往左!小心绳子!”精简成“抬脚,跳”——像摩斯密码被破译后的默契。“当视觉关闭时,耳朵反而能听见对方呼吸里的紧张和犹豫。”同学们在游戏中体会信任不是绝对安全,是允许对方偶尔数错步数的真理。

手札三:心事瓶·沉默的回声场
589封匿名信投入心事信箱,期末焦虑、社交困惑……一件件心事成为共性标签。一封封回信让陌生灵魂在此悄然共振。“原来我的迷茫早有共鸣”纸条上没有姓名,却写满跨越人海的温暖呼应。这个游戏是助人型人格和和平型人格的主战场,充分满足他们的人格内在需求。

手札四:积木塔·坍塌后的协作公式
特别设置的“叠叠乐协作战”环节,考验团队的协作力量,30支队伍围在桌前,面对零散的积木摩拳擦掌。规则要求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搭建。一开始,不少队伍急于动手,你一言我一语指挥方向,反而手忙脚乱。有的队员刚搭好一层,就被其他人挪动位置,积木轰然倒塌;还有队伍因意见分歧僵持不下,白白浪费时间。最终,仅有6组队伍一次性挑战成功。散落的积木与未完成的模型,是在提醒:就像搭建积木需要彼此配合,处理人际关系时,学会倾听与配合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手札五:多元游戏场·情绪的立体解码
“领袖指令大作战”区域,参与者需根据指令快速反应,在限时内完成动作组合,有人因紧张漏做步骤,却在团队提示中学会专注与合作;对于活跃型人格,“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抢椅子游戏里,围成圈的身影随音乐加速移动,当旋律骤停,极速反应,落空者亦可以笑着走出战场,好不快乐;浪漫型人格极具艺术天赋,在画面具环节中,同学们用丙烯颜料在空白面具上涂抹,有人用明黄覆盖底色表达冲破压抑的渴望,有人以深蓝勾勒纹路诠释内心的深邃,色彩与线条交织间,抽象情绪被具象化为可触碰的心灵图谱。



当暮色浸透橄榄球场,这场关于自我认知成长的集体探索悄然落幕。1200余名学生用拼图上的光斑、气球爆裂的回声、匿名信里的荧光笔迹,共同绘制出一幅动态的九型人格星图。在这里,焦虑与勇气和解,分歧被翻译成协作的密码,而“完满人格”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它是允许碎片暂时流浪的包容,是在他人图腾里认领一束光的谦卑。



未来,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以数据为舟、以共情为桨,在青春的长河里,打捞更多心灵的星光。
(撰稿: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