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等上级团组织的号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发布会” 预答辩
7月2日14:30,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预答辩评选活动在我校多功能报告厅展开。经过各团队自主申报,材料评选等环节,共有20支校级团队进入本次答辩环节。各团队汇聚一堂,展现出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全面展示了创新构想与实践方案。此次答辩活动,不仅是对知识与能力的检验,更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标志着梦想扬帆起航的重要开端。


答辩现场,各实践团队以多元化形式阐释项目内涵,用视频资料、调研情况、工作实施规划等呈现项目全貌。答辩时,团队代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介绍项目落地步骤与预期成效,既理清专业规划,又具实践温度,展现出脚踏实地、积极调研、踊跃参与的精神风貌。
“石楼新征”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紧扣乡村振兴,聚焦红色传承、产业助农等方面主动服务乡村、促进学生成长,践行青年担当,以青春力量赋能县域发展。“禾下梦之队”乡村振兴促进团,以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为指引,走进山西省晋中市西长寿村,围绕“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浸润乡土”主题开展实践,多方合作共推乡村振兴。健康π乡村振兴促进团,响应“健康中国2030”号召,跑乡村、进社区,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把“宣讲—教育—行动”转成日常,助力健康中国。我校20支团队都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不同领域,各展所长,以专业知识与实际行动,共同勾勒乡村振兴美好图景。信院青年以青春之智躬身实践,让三下乡的脚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铿锵足音。





旌旗授命 出征
7月4日9:00,20支“三下乡”实践团相聚乌马河剧院,奔赴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出征现场。信院青年的这场青春远征,正要以行动为墨,在大地间写下滚烫注脚,把“志在四方”的远方,走成“愿在当下”的脚下路。“我们是青年志愿者,用爱心把旗帜铸就”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之歌》在剧院唱响,歌声传递着志愿者们的骄傲与担当,为接下来的行动奏响了序曲。

团委志愿服务中心郝艺轩老师对本次“三下乡”筹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郝老师表示今年是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赓续奋进、锐意革新的一年,各实践团队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全新气象,自“三下乡”工作启动以来,各学院、书院等单位积极响应并给予大力支持,各级学生组织遵循“动态组队、专业赋能、效能优先、竞争择优”的组建原则,孵化产生了一批立足组织特质、融合学科优势的精品实践方案。希望同学们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投身实践,在田间地头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以青春之力书写服务基层的奋进篇章。

我校团委书记郭进老师为“三下乡”实践团队授旗。郭老师郑重地将旗帜交到各团队代表手中,鲜红的旗帜在志愿者手中飘扬,承载着使命与荣光,这既是传递责任的火炬,更是擎起担当的战旗。他们将带着象征着责任与使命的旗帜奔赴乡村、挥洒汗水,以脚步丈量山河,用智慧浇灌希望,以青年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石楼新征”乡村振兴促进团王英杰作为实践团队学生代表,他以饱含激情的庄严宣誓道出了自己的志愿心声。王英杰同学表示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将凝聚合力,科学谋划布局,发扬协作精神,融合专业优势与乡村需求,弘扬奉献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代表全体实践队员表示将在实践过程中恪守纪律准则,直面困难,以全力以赴的姿态,确保各项实践任务的完成。

青春的行囊已装满热忱,出发的号角即将响彻乡土。信院青年将以“三下乡”为征程,将知识与热情化作振兴乡村的蓬勃力量,在山西地图上绘出即将踏足的坐标。他们即将启程,以梦为马、步履不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撰稿:杨 洋 靳雅茹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摄影:团委影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