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乡土“盲盒”拆出振兴“SSR”:“信火襄传”解码米坪村的稀有攻略——晋中信息学院“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下乡记

发布时间:2025-07-05阅读数:

7月5日,“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山西省襄垣县王桥镇米坪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作为山西省唯一入选2024年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的县,襄垣县的米坪村备受关注。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产业观摩、村民访谈,深入调研米坪村产业创新模式,记录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总结可推广经验,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多元产业筑基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襄垣县王桥镇米坪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成功经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米坪村产业多元,劳保用品加工产业如手套的生产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压力;企业职工服务区为职工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腐竹加工产业引进2万吨优质豆制品,并对其进行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农用地、企业闲置空地、村民屋顶等资源进行光伏发电,充分利用资源。

走进米坪乡村振兴产业园,促进团成员们看到了正在改造建设中的农业设施,原先的传统蔬菜大棚已被招商引资的智慧大棚项目取代。新大棚采用智能温控系统,仅需两人即可完成全部管理工作。据介绍:“湿度超标会自动通风,温度不足自动加热,还能手机远程监控。”这种“科技赋能”模式,是米坪村以技术革新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关键突破,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米坪村还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工作。通过铺设雨污分流管网,将原本直排河沟的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处理体系。目前,村内的雨污分流管道已部分投入使用,后续还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确保污水经净化达标后排放。

在米坪村文化活动场所,设有图书馆可供村民们阅览,提升村民们的文化素养;日间照料中心则为村里的老年人带来了切实的关怀,这成为村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根据规定,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此用餐均可享受免费服务,荤素搭配的热乎饭菜解决了独居老人的日常饮食难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感慨道:“这里午饭不要钱,孩子们在外工作放心多了,我们吃得舒心,他们也安心。”这份温暖服务的背后,是村企共建的合理支撑,真正将温暖送到老年群体心坎上,成为米坪村践行民生关怀、推动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

碑铭星火 米坪村振兴路上的精神坐标

调研尾声,团队成员驻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青灰色碑体上,13颗五角星熠熠生辉,每一颗都代表着一位抗战时期牺牲的战士。这座纪念碑由当地带头致富者合力捐建,村民感慨:“乡村振兴既要鼓产业‘钱袋子’,更要守好精神‘传家宝’。”为缅怀先烈,大家在碑前庄严宣誓,以誓言传递对历史的敬重与接续奋斗的决心。

这场三下乡的旅程,不仅触摸到乡村振兴跳动的脉搏,更让我们深切感悟:脚下每一寸充满希望的土地,既沉淀着历史的厚度,也召唤着青年以青春续写新时代的篇章——米坪村的变迁,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乡村逐光前行、奔赴更美明天的生动缩影。

(撰稿:范子涵 杨丹韶  供稿:“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  摄影:马嘉瑞 刘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