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00后“探寨奇遇记”:我们在“奋斗星球”上了一堂超燃思政课——晋中信息学院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采访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6阅读数:

7月5日-7月6日,怀揣着对红色热土的向往,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成员们对话扎根乡土的基层干部,踏访镌刻奋斗记忆的历史遗迹,聆听亲历者讲述岁月故事,在大寨精神的发源地,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

两位书记:乡村振兴中的“新大寨实践”

在大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委书记贾春生同志和村党委副书记李怀莲同志热情地接待了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贾春生书记深耕大寨多年,始终秉持着为村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大家在新时代探索发展新路。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姬雅杰同学提出:“注意到大寨村如今环境与网上图片有明显差异,想请教一下您,咱们是通过哪些治理措施实现了环境转变?”贾春生书记表示通过修缮荒废梯田、砌石固埂防流失、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在一代代大寨人的艰苦奋斗下,成就了现在的“新大寨”。

李怀莲书记是大寨精神的“活化石”,她亲历了1963年抗灾自救等关键历史时刻,至今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她向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娓娓道来,讲述了从“旧大寨”到“新大寨”的奋斗史诗。1963年,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大量的梯田,面临房屋倒塌、粮食减产的困境,大寨几乎被夷为平地。陈永贵同志提出“白天修坡,晚上修窝”。到六七十年代,大寨人修建水利、改良农田,1970年亩产突破千斤,成为全国农业典型。改革开放后,大寨踏上转型之路。郭凤莲同志带领村民兴办羊毛衫厂、水泥厂等企业,让村民从土地走向工厂;如今发展旅游业再上新台阶,通过煤矿投资、村民集资入股,将废旧窑洞改造成特色民宿,打造虎头山景区,90%的村民实现就业,户户入股村集体产业,年年享受分红;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考上大学的孩子获奖励,医疗、养老保障全覆盖等政策。李怀莲同志带头开起网上美容院、发展民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同富裕”。交流结束后,李怀莲书记便即兴地为同学们唱起大寨歌,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传承大寨精神,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学好本领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最后,燕栖云宿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们与李怀莲副书记进行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充满希望与传承的瞬间!

陈永贵故居:一砖一瓦见初心

聆听完两位书记的讲话后,村干部带领我们前往陈永贵故居参观。踏入其间,一座保存完好的土坯墙、茅草顶的院落呈现在众人眼前。堂屋内,陈永贵的照片几乎都戴着标志性的白色头巾,这些静默的影像,无声诉说着这位“农民总理”质朴纯粹的一生。“老书记白天带头整修山坡,晚上带头修缮房屋。”村干部的讲述,让实践团成员仿佛看到陈永贵奔波操劳的身影,深切感受到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的“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的担当精神。

随后登上虎头山,陈永贵展览馆里,历史影像与实物展品触动着同学们。1963年大寨洪灾废墟照、村民肩挑手扛修梯田的场景,还有陈永贵带补丁的布鞋,都在诉说奋斗过往。眼前,复原的劳动群像栩栩如生,墙上照片里现代大寨人传承干劲,新旧画面交织,串联起大寨人一脉相承的拼搏岁月,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时空交错中愈发鲜明厚重。

宋立英奶奶: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紧接着去拜访昔阳县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山西省劳动模范、95岁高龄、至今已有78年党龄的老党员宋立英同志。她作为大寨村任职时间最长的村干部,多年来深耕大寨,传承精神火种。她是大寨变迁的亲历者,数十载扎根乡土,促进团成员们在途中便热烈讨论着宋立英奶奶的事迹,对即将到来的交流充满期待,希望能从她那里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进入房间,大家都热情地跑到宋立英奶奶面前,说:“奶奶,我们来看您啦!”同时杜雅琪同学递上了手中的鲜花,宋奶奶拍了拍她的手,张罗着大家坐下,张丽清同学问道:“奶奶,您96岁高龄,作为见证者,您能给我们讲述一下大寨的故事吗?”奶奶讲起了当时和郭凤莲代表一起奋斗的故事,回忆起从旧大寨到新大寨的历史,那些过往似乎仍历历在目,离开前,宋奶奶拉着队员们的手说:“孩子们,团员就是后备军!你们年轻人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好好学习,加油!”回程的路上,还看到了一家极具年代感的“铁姑娘”供销社,大家都争着要进去看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小米和红枣,当看到酸枣面时,姬雅杰同学问道:“爷爷,请问这个酸枣面是用酸枣捣成的汁做的吗?”老板给大家耐心讲述了酸枣面的制作过程,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店居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

学生感悟:

“采访宋立英奶奶,她讲述的大寨历史让我震撼,先辈们用双手改天换地的坚韧令人敬佩。新时代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更应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青春血脉,让大寨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新的光彩!”

——审计2304班 姬雅杰

“走进陈永贵故居,泛黄的农具、简朴的陈设,无声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岁月。他以‘锄头为笔,土地为纸’,在贫瘠的土地上书写传奇,将大寨建成艰苦奋斗的旗帜。这让我明白,成功没有途径,唯有脚踏实地、迎难而上,我们才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追逐梦想,用行动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会计2303班 马琪琪

(撰稿:王翊帆 郝文博 陆思懿  供稿:白燕书院  摄影:黄伊萱 杜雅琪 王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