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三下乡】在贫瘠土地上 她种出振兴的春天——晋中信息学院“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采访记

发布时间:2025-07-06阅读数:

“我不过是山间的一股细流,终要汇入大海。”可她不知道,正是这涓涓细流,滋润了干涸的心田,荡涤了蒙尘的灵魂。7月6日,“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怀着敬意走进山西省襄垣县王桥镇红星村,拜访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奶奶——“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段爱平。

在“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抵达村庄后,段奶奶带着大家来到红星村党群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既是政策宣讲的阵地,也是村民汲取知识的精神家园。

不负众望担使命 从村民期许到振兴实践

段奶奶回忆道:“18岁嫁入返底村时,它是一个破破烂烂、外债累累的村子。”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她借钱做起了煤炭生意,家里逐渐变得富裕起来。村民们说:“你能把自己的‘小家’照料好,红星村这个‘大家’也一定没问题。”于是,在村民们强烈的呼声下,段奶奶高票当选为红星村村长。看到村民们对自己的期许,段奶奶默默地想:那就试一试!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不要辜负父老乡亲们对我的期待和希望。就这样,段奶奶便不再做煤炭生意,开始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红星村,把“大家”融入自己的心里,经营起来、呵护起来。

刚上任时,大家都在旧的村子里,村里破烂不堪,街道上、河道里都是垃圾,也没有水渠。段奶奶想着:那就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对它进行改造吧。

最先建起的是学校,“学校花多少钱我都要修,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是培养不出一个好的学生的,我不识字儿,但我不想让下一代也不识字儿。”段奶奶感慨道。而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像样的学习环境,她毅然决然地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她说:“我虽然没上过学,但我知道教育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就这样,红星村有了一所崭新的小学,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段奶奶始终记得幼时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时光,这份经历让她格外牵挂村里的老人。为了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她决心筹建养老院。那段日子里,即便老伴已至肝癌晚期,她也常常因放不下养老院的筹建事宜而无法时刻陪伴左右。在她心中,村里的老人们同样需要一个温暖的归宿,而她甘愿为此倾注全部心血,用行动兑现对乡土的深情守护。

多元产业驱动乡村振兴

段奶奶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构建起多维度的特色产业体系。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她根据红星村的土壤、气候条件,选定板蓝根、柴胡等适生品种,使中药材种植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在直播带货方面,段奶奶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全力打通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她积极对接物流企业,学习直播带货,将本地的小米等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打破了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显著提升了产品销量和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

光伏发电产业的落地,推动红星村能源结构从传统向清洁转型,提高了村子的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这种转变也为村民树立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带动了家庭节能改造和清洁能源使用,促进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昔日又穷又破的红星村,如今已变成了路通、树绿、百姓安康的新农村。未来,段奶奶打算保留村子旧址,希望有机会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旅游基地,从而发展旅游业。

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然而,命运却对段奶奶格外残酷,她不幸身患食道癌,后又转移扩散到淋巴。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只能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严重透支。但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她每天想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如何为村民做更多的事。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动,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段奶奶从小父母双亡、生活贫寒,但她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最终摆脱了贫困。她的故事,是红星村的希望,也是乡村振兴的缩影。

“我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出来,只要还能活一分钟,我就要为乡亲们奉献60秒!”这份至死不渝的承诺,不仅是她扎根乡土的精神写照,更道出乡村振兴对人才与创新的迫切需求。她深知,科技赋能、文化振兴是乡村破局的关键,因此殷切寄语年轻人:“农村需要有文化的新鲜血液,要科技化、创新化发展,待到你们学业归来,一定要回到家乡,不要忘了家乡、忘了党和人民,要为自己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既是对新一代的深情召唤,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唯有凝聚人才合力,以知识为笔、以创新为墨,方能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振兴蓝图,让乡土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撰稿:范子涵 杨丹韶  供稿:“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  摄影:马嘉瑞 刘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