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志愿同行,信院青年的身影遍布乡村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乡村课堂上绽放的笑容,田间地头忙碌的背影,助农直播间里的热闹声响,还是帮助果农售出千斤水果时的满心喜悦,陪伴老年人唠嗑时的热忱模样……这些藏在实践细节里的温暖,都源自20支实践团队的倾情投入。他们以青春之名,赴一场完满之约,踏遍田埂阡陌,将实践中的艰辛深深刻进记忆,让每一份付出都落地生花。
今年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校20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348名师生奔赴山西各地,围绕文化振兴、科技助农、卫生服务等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广泛参与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信院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乡土大地,用实干践行担当,发布相关宣传报道400余篇,交出了亮眼的实践答卷,收获多方的赞誉,让青春力量被更多人看见!






9月12日15:00,为进一步总结凝练20支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我校于多功能报告厅举行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评优答辩活动。20支社会实践团队,再度集结,带着三下乡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深厚情感,参与此次总结评优答辩活动,向大家展示暑期实践成果。

答辩现场,每位选手都以团队真实的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将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他们细致呈现了团队在乡村振兴、基层服务中的成果与风采,生动勾勒出信院学子用行动践行责任、以实干诠释青春的动人模样。

淬力同行·乡遇金谷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山西省太谷区开展“七个一”乡野纪实活动,为村民补拍婚纱照,拍摄乡村“一百个笑脸”,同时以商科知识赋能乡村振兴,搭建高校与乡村互动桥梁。信火襄传乡村振兴促进团为传统找新出路,解码产业脉动、关注民生温度、推动资源融合等开展实践,开展助农直播,销售农产品,制作宣传册等,以红色基因碰撞数字浪潮,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匠铸玛钢智·启农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太谷玛钢产业一线,联动高校、企业调研产业对乡村的影响,体验数智设备,开展科创课堂,推进农工融合,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支持与资源对接。红遗许村顺时中华文脉传承团以“滴‘艺’乡号”实践为依托,组织师生奔赴古村,借非遗焕活、古村扮靓、红色赓续等行动,以艺术为乡村振兴蓄能,引领有“艺”青年扎根基层,赋能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英语+”遇见美丽中国中华文脉传承团走访襄汾古建、丁村等多地,深入唐人居、晋南非遗博物馆,开展生态实践、乡村振兴行动,借文化探寻、非遗体验,诠释青年传承文脉、赋能乡村的担当。太行青年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乡宁,围绕“一山一壶一酒”核心文化资源,聚焦产业、文化、服务,以调研实践、创新宣传深挖成效,构建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青春在乡土扎根生长。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既是一段段扎根乡土、践行青春的奋斗历程,也是对“知行合一”精神的传承与致敬。从出发前反复打磨方案、明确方向,到实践中随队奔波、实时记录,再到后期帮助梳理成果、提炼感悟,青春与乡村的联结,让每一份实践收获都更显扎实。这段与乡土相伴的经历,凝聚着师生心血。愿这份从实践中汲取的感动和力量,能够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让更多信院青年带着这份收获,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愈发坚定,在服务基层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让三下乡的星火,在更多“知行”的征程中持续闪耀!
撰稿:靳雅茹 杨 洋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摄影:团委美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