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焦点

完满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焦点 > 正文

【同伴护航】第131期:青春健康走进校园——晋中信息学院青春健康专项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10-25阅读数:

10月24日下午,带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切,青春健康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首次来到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为该校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艾防艾,青春无碍”主题防艾科普宣讲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伴互助、科学科普”为核心思路,不仅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危害,更注重引导大家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筑牢自我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健康防护能力,为青春成长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活动伊始,主持人先与同学们建立起互相尊重、积极参与的活动公约。为了调动现场氛围,他没有直接切入知识讲解,而是以4-6人为一组开展小组讨论,围绕“提到艾滋病,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一话题自由分享。讨论过程中,教室里很快响起热烈的交流声。随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将讨论中提到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现场很快汇聚了“自尊自爱”“传播性强”“间接感染”等相关的词汇。主持人认真倾听每一位代表的分享,对“艾滋病会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需及时治疗”等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同时针对“艾滋病患者都生活不检点”“和艾滋病人的毛巾接触也会传染艾滋病”等常见误区,结合真实案例进行耐心纠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专业知识,建立科学、客观的认知。

在同学们初步形成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活动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人群与行为”,这一活动向来是青春健康小课堂里的常用防艾科普活动,今天它也随着服务队队员来到了活动的现场。在人群中,“和尚、社会青年、学生”被同学们选择为不容易感染艾滋病。“演员、嫖客、护理艾滋病的医生”则反馈可能感染艾滋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主持人缓缓引出: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机会更大一些,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如果只重视高危人群,忽视高危行为,那么会使人们一是低估个人行为的危险性,二是导致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随后的“危险行为辨析”环节,主持人特意挑选了很多反常识的高低危行为,于是现场讨论气氛更加热烈,有同学分享,之前以为蚊虫叮咬会传染正常人,现在知道得经过2800次叮咬,残血量中才能带有足够引起艾滋病毒感染的病毒数量。

为了巩固同学们所学,活动来到最后一项的野火游戏。在这一游戏里,同学们亲身模拟了感染艾滋是怎么样的感受,第一次仔细思考如果真的患艾后未来要怎样生活,部分共情能力较强的同学甚至红了眼眶,对艾滋病患者的处境有了真切的体会。主持人总结道:“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艾滋病患者不是,如果我们社会对艾滋病患者保持歧视,那么这种病作为一种隐蔽性极强的疾病,就有可能出现大量的隐瞒现象,无意传播的可能也会大大增加,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艾滋病防治。”

活动接近尾声时,主持人进行了小小的总结,有同学积极表示“今天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看到同学们的积极反馈,现场志愿者们也倍感欣慰,更加坚定了做好青春健康科普工作的决心。同时,这也是主持人培训营的各位小主持人第一次在外参加志愿活动,希望他们能结合培训营的所学知识,将这堂生动的实战演练课学到心里,落到实处,早日也能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青春健康主持人。

本次走进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结合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希望能让“知艾防艾”的理念真正扎根校园,为青春校园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助力每位青少年健康成长。

撰稿:张朝阳 吕景怡

摄影:影视工作室图采部

供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