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工程软件如同科研创新的“加速器”,推动着学术研究向产业应用的高效转化。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社团管理部于3月19日在毣谷·完满·场成功举办“智多星”赋能成长计划第14期——“MATLAB”从科研到工程的万能钥匙主题讲座。本次活动旨在增加基层班级活力,点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情。


讲座伊始,李国勇教授以“数字中国2035”战略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工程计算软件在现代科研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中,MATLAB等基础性工具软件被列为重点突破领域,其研发应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智能制造、新材料开发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比2015—2023年全球科研软件市场份额变化数据,李教授强调:“掌握工程计算语言,就是握住了打开现代工业大门的钥匙。”


从理论到实践,谈经典案例。李国勇老师从MATLAB在生活中的处理场景入手,结合专业编写进行演示,讲解代码优化技巧。以进入工程设计为例子,老师先为同学介绍了运用MATLAB的操作界面和各种操作指令,然后运用“万能演算纸MATLAB”进行数据清洗,通过函数绘制、关联行为直观展示分析结果,让学生体会MATLAB在数据分析中的强大功能。
随着演示深入,李教授通过三维物理模型,模拟实际场景。深度展示如何运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控制设计及硬件接口开发,现场同学纷纷记录要点。老师寄语:通过实际案例与代码演示,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希望学生能够“从入门到精通”的渐进式理解,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在课余生活中精益求精。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有同学询问MATLAB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应用,李国勇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MATLAB在搭建简单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同学请教如何快速掌握MATLAB,老师建议:从基础语法学起,多做案例练习。这场交流如知识的接力,前辈将经验传递给后辈,激励着同学们在科技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思维的碰撞,让基层学生掌握了MATLAB基础应用,而且培养了基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展现MATLAB强大功能魅力的同时,让基层同学们在专业实操下发现专业乐趣,培养基层活力助力学生成长。
(撰稿:徐烟云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段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