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团活动 > 正文

云端织网 智绘万物——晋中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智多星”赋能成长计划第16期云端与星途:共探互联网与航天发展新航道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16阅读数:

数字技术重塑产业格局,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网络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的核心引擎。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社团管理部于4月16日14:00-15:00在晋中信息学院毣谷·小羽毛·故事巢举办以“‘智多星’赋能成长计划第16期——云端物联:智能网络发展新路径”为主题的讲座。活动通过深度解析物联网技术体系与产业实践,激发基层班级同学对智能网络技术的研究热情,培养数字化时代创新思维。

讲座伊始,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主讲教师杨铁梅教授的基本信息。杨教授以“数字化转型与物联网技术纵深发展”为主线,系统阐释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路径。通过展示全球智能电网节点部署、无人仓储物流系统动态调度算法、跨区域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回传网络等前沿案例,生动揭示“智能终端构建全场景物联网络”的技术内涵。张教授强调:“在工业4.0时代,设备既是数据采集终端,更是边缘计算节点,这种技术融合正推动产业进入万物智联新阶段。”

聚焦工业物联网发展,杨教授以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系统为切入点,拆解从设备数据采集到云端智能分析的完整技术链条。通过汽车制造企业的案例,现场演示了工业物联网平台如何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毫秒级响应与微米级精度控制,并针对高端制造的质量要求,详细讲解边缘计算网关部署、时序数据库优化、智能质检中台等核心模块的协同机制。

在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专题中,杨教授创新性地将智慧城市感知网络建设经验转化为教学模型。通过展示分组搭建“微型环境监测物联网络”实践装置,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节点部署、低功耗通信协议优化、云端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环节。这种“理论建模-虚拟仿真-实体操作”的三维教学模式,使复杂的物联网系统原理变得直观可操作。

互动环节引发思维碰撞,同学们就“工业物联网安全防护”“5G与边缘计算的协同瓶颈”“AIoT技术伦理边界”等议题展开探讨。杨教授不仅解析了区块链技术在设备身份认证中的应用前景,更分享了头部科技企业“端-边-云”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落地路径,为同学们勾勒出涵盖智能硬件开发、数据中台架构、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等领域的职业发展图谱。

本次讲座构建起“云网端协同、数据链贯通”的立体化知识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基层学生打开通向智能时代的技术窗口。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活动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助力青年基层学子在万物互联的浪潮中谱写数字化创新篇章。

(撰稿:王田宇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张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