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15:00,指尖花工艺社和Creator机器人社联合举办的“我不是车神·机械车DIY”活动在电信管门庭区域热力启动。进入造速世界,百余名“环保工程师”集结于此,以废旧纸箱、废弃电池为原料,亲手拼装“赛车”,让创意与双手碰撞出环保与机械的独特魅力。每一份废品都成为独特的艺术品,每一次尝试都成为环保的宣言。


变废为宝:创意改造进行时
活动现场,同学们将废旧纸箱、废弃电池这些看似无用的物品,重新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将创意融入每一个细节。纸箱被巧妙地折叠成赛车的骨架,废弃电池和电线则构成了动力系统,而车轮则采用了普通的小车车轮,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时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分享着制作的技巧,现场充满了浓厚的创作氛围。这些“赛车”虽然简陋,但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与心血,诉说着“变废为宝”的奇妙故事。



同心协力:1+1>2的智慧
活动现场,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低头在工程图纸上用铅笔来回描摹车架轮廓,橡皮反复擦拭修正,圆规与量角器辅助绘制精确弧线。旁边的同学拿着剪刀裁切废旧纸箱,分成大小合适的零件。电池拼接区,剥线钳咬开导线绝缘皮,鳄鱼夹快速连接电池与导线。“电流强度不够,试试改串联?”当设计思路出现分歧时,大家将各自的方案摊开在桌面上,讨论分析利弊,在交流中找到共识。


科二比拼:巧手制造的较量
当最后一个零件卡入卡槽,胶带缠绕加固完毕,“环保赛车”缓缓驶向铺着彩色胶带的模拟“科二”赛道。倒车入库的精准、侧方停车的利落、坡道起步的沉稳,不仅是驾驶技术的比拼,更是对车辆平衡性、动力系统稳定性的终极检验。每一次调试检验着车辆性能,也考验着同学们的耐心与技术。

一位来自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说:“我们组在制作时对每一个部件都进行了反复的调试,就是为了在赛道上能有更好的表现。虽然最终的成绩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这个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倒车入库的环节,调试了很多角度才顺利入库。”这让他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实践铸就意义。虽然比赛有胜负之分,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专注、执着和坚持。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进步,都让团队更接近目标。

“我不是车神·机械车DIY”活动结束。环保不是口号,而是动手创造的勇气;创新不在远方,就在触手可及的日常。此次活动不仅为校园注入了绿色动能,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以创意赋能生活,以行动践行责任”的种子。

Ending彩蛋:创意不打烊
废弃的不是物品,而是未被发现的可能。在方寸之间,这些零件被赋予全新的轨迹,见证创意的萌芽和绽放。本次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创造的起点。


未来,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将携手90家学生社团,继续搭建多元实践平台,让每个梦想都能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让我们相约在下一次社团文化艺术节子活动现场,继续以热爱为燃料,在更广阔的赛道上,驶向属于异时代的无限可能!
(撰稿:高小慧 李庆怡 供稿:学生社团管理中心 摄影:团委美宣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