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团活动 > 正文

学长计划第1136期:朋辈引领启新程 留学经验促成长——晋中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第182期学长计划之“经验传承·畅言留学”从留学者到引路人

发布时间:2025-05-15阅读数:

在知识的海洋中,留学宛如一座神秘而璀璨的灯塔,吸引着无数学子的目光。5月14日14:00,晋中信息学院上河书院207Q+·赋能空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留学经验”为主题的分享会,为基层班级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海外求学的视听盛宴。

活动伊始,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干事吕佳豪走上台前,他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向在座的同学们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与意义。他提到,留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人生目标,而今天的分享会,就是为大家点亮留学之路的一盏明灯。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同学们的鼓励与期待,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让同学们对即将开始的分享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随后,王馨娣老师缓步走上讲台,她带着温和的微笑,开始了自我介绍。王老师的声音柔和而富有感染力,她以一种亲切的语气讲述着自己从一名留学生到如今成为导师的成长历程。她的故事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同学们看到了留学路上的酸甜苦辣。她提到自己初到异国他乡时的迷茫与不安,那些陌生的面孔、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语言不通带来的种种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磨砺了她的意志,让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独立、自信的人。王老师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炫耀,只有真诚的分享,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朋辈之间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段留学岁月之中。

接着,活动进入了互动环节。王老师先是对同学们的留学印象进行了调查,她将写有问题的纸条发到同学们手中,让大家写下自己对留学的初步看法。同学们纷纷踊跃参与。有的同学认为留学是追求更高学术水平的途径;有的同学觉得留学可以拓宽国际视野;还有的同学担心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当同学们回答完毕后,王老师微笑着揭晓了答案,并为答对的同学送上了一张精美的明信片,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紧接着的知识问答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王老师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让人陷入误区的问题:“在Amsterdam哪两种行为是合法的?”同学们小声讨论着,有的猜测是某种新型毒品;有的则表示不确定。当王老师公布答案是大麻和性交易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王老师趁机向大家解释,虽然Amsterdam在某些方面有较为宽松的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留学生活可以放纵自我,同学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谣言粉碎机环节更是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王老师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关于留学的谣言,如“那个硕士学位水”“国外不安全”“留学等于水学历,吃喝玩乐”“回国不认学位证”“央国企不招留学生”“毕业率低”等。同学们分成小组,小组代表纷纷发言,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王老师的亲身经历来反驳这些谣言。王老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不时给予肯定和补充。她强调,留学是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经历,虽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同学们在讨论中逐渐明白了留学的真相,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对留学充满了信心。

在互动环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抓住机会向王老师提问。一位大一学生问道:“考英语四级和听力用不用分开学习?”王老师耐心地回答道:“不用,口和听是一起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同时提高,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另一位同学问:“靠翻译软件能在国外活下去吗?”王老师笑着摇了摇头说:“最好具备基础能力,虽然翻译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帮助,但在实际生活中,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王老师的回答既专业又实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干事吕佳豪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他提到,今天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的留学之路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能够从王老师的分享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迈出留学的第一步,在海外求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馨娣老师以朋辈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点亮了留学之路,让同学们对海外求学充满了憧憬与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怀揣着留学梦想的学子们,将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撰稿:贾 丽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