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竹贤林书法社再次走进韩村小学开展笔墨“信院有片竹贤林——墨香支教润童心”活动,为乡村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不仅让他们掌握了基础书法技巧,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他们心田,让人文之美在校园角落悄然绽放。

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在摊开的米字格宣纸上织就浅浅光影,风一吹便轻轻晃。志愿者们早早把案头收拾利落,砚台里新研的墨汁泛着温润光泽,闻着有股淡淡的墨香,兼毫笔静静斜倚在笔架上,笔毛还带着点湿润,笔尖凝着细碎墨痕,等候着与孩子们的第二次墨缘。
桌案沿着墙面整齐排列,一方方小巧的镇纸稳稳压着宣纸边角,避免风动扰了笔意。在上节课学习控笔和横竖书写的基础上,本节课志愿者们手持《曹全碑》范帖,挨着座位逐字讲解,指尖指着拓本上的字迹,细细拆解汉隶圆劲的笔势与疏朗的章法布局。他们先示范蘸墨的轻重,再手把手教孩子们起笔要藏锋、行笔需匀速,遇到握笔不稳的孩子,便轻轻扶正他们的手腕,耐心引导着笔尖在宣纸上缓缓移动,让汉隶独有的典雅韵味顺着墨痕慢慢流淌开来。

志愿者拿起兼毫笔,蘸墨时手腕轻转,让墨汁均匀浸满笔锋。他抬手落笔,在米字格间缓缓示范,《曹全碑》的“月”字随着笔尖移动渐渐成形,淡墨痕迹清润利落。孩子们握笔的小手微微发颤,他俯身靠近,掌心覆在他们手背上,带着笔尖慢慢起落。起笔轻顿,行笔放缓,收笔时轻轻回锋,每一个动作都从容稳重,领着孩子们感受笔锋与宣纸接触的力度,让墨痕稳稳留在米字格里。起笔时轻顿,如露珠滴在荷叶;行笔时稍缓,似月光漫过窗台;收笔时回锋,像晚风拂过帘角。


课程接近尾声,教室被夕阳染成暖金色,一场“小小书法展”温馨开启。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轻轻平铺在课桌上,小脸上满是紧张与期待。宣纸上的字迹带着孩童的稚拙,笔画粗细或许不够匀称,结构排布也未尽完美,但每一笔都藏着专注与认真,记录着这个下午的点滴进步。志愿者们俯身逐一看赏,目光在每张宣纸上停留,点评时总先点明孩子们的闪光点,既耐心说起笔画的起收与架构,更不吝啬对进步的肯定。“这撇写得很舒展”“这个字的重心找得准”,朴实的赞美让孩子们眼睛亮了起来。他们凑在一起互相翻看作品,清脆的童声混着淡淡的墨香,满是对书法的喜爱与往后学习的期待。

此次“信院有片竹贤林——墨香支教润童心”书法支教活动,我们临摹古人的字,不只是学笔画的横竖,更是学那份落笔时的从容——从一开始的控笔,到后来能让笔锋跟着心意走;从墨汁晕染出界的慌张,到慢慢掌握浓淡的节奏,每一次修改,都是进步。这份初心与感动,将成为续写支教故事的力量。未来,晋中信息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与竹贤林书法社,会继续打磨课程。让墨香飘进乡村家庭。他们期待着,能让更多乡村孩子拿起毛笔,在横竖撇捺间感受汉字的风骨,在翰墨熏陶中涵养人文情怀。
撰稿:竹贤林书法社
摄影:竹贤林书法社
供稿:学生社团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