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季来临,各类促销信息纷至沓来,冲动消费、盲目跟风等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为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科学消费观,远离“剁手”陷阱,“双11不乱花街区·不做‘剁手党’”活动将在11月7日下午由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社团管理部于无边书院302向日葵·赋能空间举办。此次活动创新采用模拟拍卖会与集体绘画相结合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理性消费的内涵,通过竞价策略与创作表达,掌握实用理财思维与消费规划能力。

活动现场布置独具匠心,以“理性消费”为核心主题,设有“模拟拍卖区”与“创意绘画区”两大互动区域。拍卖区设置木质展台与竞价物牌,陈列着标注“原价/心理价位”的模拟商品;绘画区铺设长卷与马克笔,准备好“双十一”购物元素贴纸与绘画工具。各小组组建“拍卖师助理”与“艺术策展人”角色,王馨芳负责拍卖品解说与竞价记录,从商品估值到色彩搭配,都让同学们在协作中感悟消费理性与创意表达的平衡。



活动在王馨芳手持拍卖槌的生动开场中正式启幕。“当‘限量商品’的倒计时响起,你的钱包是否会失控?当画笔遇见双十一,你想用什么色彩描绘理性消费?”他以拍卖师特有的语调引发思考,配合展示的“冲动消费警示画”样品,瞬间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现场气氛迅速升温。随后,她详解了“无底价竞价”“冷静期叫停”等特色拍卖规则,以及集体绘画的主题创作要求,鼓励同学们在竞价中学会克制,在创作中传递理念。


“理性竞价拍卖会”作为核心环节,精选12件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模拟拍品,涵盖“网红零食大礼包”“年度会员充值卡”“潮流文创盲盒”等,每件商品均标注市场参考价与“必要性评分”。在首轮“冲动竞价体验”中,拍卖者故意制造紧张氛围:“最后30秒!这件限量盲盒已被炒至原价3倍!”同学们疯狂举牌后。“花高价买的其实是‘智商税’!”“冲动下单后闲置半年的教训太深刻了!”同学们在笑声中反思,开始主动计算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
在“理性复盘”环节,引导大家对比竞价记录与商品必要性评分,讲述“情绪溢价”的过程。当看到“电竞鼠标”因现场气氛溢价60%时,李同学感慨:“原来我为‘面子消费’多花了这么多!”最终竞价成功的同学需填写“消费决策卡”,阐述购买理由与使用计划,这一环节让“按需消费”的理念深植人心。




拍卖会高潮过后,全场转向“双十一创意长卷”集体绘画环节。同学们手持画笔在3米长卷上创作,用对比色描绘“冲动购物的红色陷阱”与“理性消费的蓝色港湾”,以漫画形式展现“凑单满减的数学游戏”,还有用拼图手法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图案拼贴成平衡构图。同学们在画作旁写下消费感悟:“购物车不是许愿池”“我的钱包我做主”等金句频现,使长卷成为兼具艺术感与教育意义的“理性消费宣言墙”。



“创作分享会”上,各小组代表手持画作讲解设计理念。展示的“消费迷宫图”引发热议:画面中“限时折扣”“赠品诱惑”构成岔路,而“需求清单”“预算红线”是指引出口的路标。结合画作延伸讲解“机会成本”概念:“选择溢价商品,就失去了购买专业书籍的机会。”

活动接近尾声时,全体参与者在长卷前合影,将写有个人预算计划的便利贴贴在画作留白处,共同组成“双十一理性消费承诺墙”。“这幅画教会我:真正的‘剁手’是砍掉不必要的欲望!”“拍卖会让我明白,最好的投资是花在自我提升上!”同学们的分享真挚热烈,纷纷表示通过“竞价+创作”的双重体验,对理性消费有了更具象的认知。各班级还自发发起“我的消费日记”打卡挑战,延续活动中的理财思维训练。
将抽象的消费观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是本次活动的创新所在。通过模拟拍卖会让同学们亲历消费决策的博弈过程,借助艺术创作将理性消费理念可视化,这种‘实践+表达’的模式,使教育效果更持久深刻。本次“双11不乱花街区”活动紧密贴合时代热点与学生需求,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消费知识、提升理财能力。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觉得,这样的社团活动既富有趣味性又具备实用性,不仅通过模拟拍卖会认清了消费决策中的理性边界,还在集体绘画中具象化了理财规划的思路。大家将在今后的生活中践行理性消费理念,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让消费回归本质,让生活更具规划性。
此次“双11不乱花街区·不做‘剁手党’”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通过创新的拍卖与绘画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了沉浸式学习平台,更传递了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正能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本次活动宛如一剂“清醒剂”,助力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消费环境中保持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相信在此次活动的影响下,同学们将以更为理性的态度应对各类消费诱惑,合理规划生活开支,让生活在理性消费中绽放光彩,在科学理财中成就未来。
撰稿:白若萱
摄影:曹 睿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