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团活动 > 正文

【缤纷百团】“沙粒筑境·纸间凝息”——晋中信息学院沙画卡纸里的微观自然诗学工坊

发布时间:2025-11-14阅读数:

暖光漫过木质桌面,彩色沙粒在胶纸边缘晕开细腻纹理,学生们指尖轻捻,将石缝新芽、溪间游鱼凝于方寸卡纸之上。11月12日下午,三达书院行空间内,V沙画社团以“缤纷百团”特色活动为载体,举办“沙粒筑境·纸间凝息——沙画卡纸里的微观自然诗学工坊”,指导老师刘晓雄与三十余名学生共赴这场“以沙为墨、以纸为笺”的自然诗意之约。

沙粒为笔 在卡纸上“临摹”自然的呼吸

活动现场,装着绿、黄、灰、橙等色彩的沙瓶整齐排列,透亮的胶纸平展在桌面,像一张张等待“印刻”的笺纸。社团骨干演示创作步骤:用铅笔勾勒出自然元素的轮廓,沿胶纸边缘轻洒沙粒、压实,再用棉签调整细节,让流动的沙粒在卡纸之上“落定”成有肌理的微观图景。刘晓雄老师在旁看着学生操作,偶尔指点:“沙粒的疏密,能藏住自然的呼吸感。”

师生同绘 让灵感在沙与纸间“发芽”

创作时,学生们低头专注于眼前的卡纸,时而微调沙粒的分布,时而拿起手机比对自然图片的细节。刘晓雄老师走到学生身边,拿起一张半成品说:“把你看到的自然,用沙粒讲出来就好。”“艺术不是‘复制’自然,而是用沙粒的质感‘翻译’自然的心跳。”围坐的学生们时而低头专注“播种”沙粒,时而举着作品与同伴碰出灵感,桌上的画笔、沙瓶与半成品卡纸,成了一间流动的“自然画室”。

纸间凝息 让每粒沙都藏着自然的私语

活动尾声,学生们捧着自己的“微观自然”合影——有的用绿色沙粒“种”出“雨后草地的呼吸”,有的用橙黄两色“叠”出“秋阳下的银杏脉络”,还有的用蓝灰沙粒“刻”出“溪石与流水的私语”。刘晓雄老师看着这些作品笑着点评:“每幅卡纸里都藏着大家对自然的‘独家情话’,这就是沙画最动人的魔力。”

这场把沙画与胶纸工艺“嫁接”的工坊,不仅让沙粒有了“留住诗意”的新方式,更让师生在动手间重新发现日常里的自然之美。未来,V沙画社团将继续在刘晓雄老师的指导下,探索沙画与更多载体的“跨界”可能,让沙粒里的诗意在三达书院的校园里持续“生长”,让更多学生在沙与纸的碰撞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微观自然诗学”。

撰稿:李文婧

摄影:武子超 刘思援 卫宇君

供稿:V沙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