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曾说:“英雄是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每个时代对英雄的定义都有自己的标签。战争时代,那些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人称之为英雄;和平时代,那些敢于为常人所不能为、不想为者称之为英雄。英雄为国家舍生忘死,每一个中华儿女亦盼山河无恙。新世纪辛丑年五月下旬,国家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远景学院学习部于5月26日19:00在腾讯会议以线上的方式举办远景学院第124期学长计划,追思当代英雄,缅怀四位逝世院士,争当勤奋学习、品德优良的好少年。
一捧白米,九州人民五饥馑;十里稻香,五月金风送功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一稻济世,万家粮足。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人们看到的袁老,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的形象,无论播种季还是收获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但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当天,袁老还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在晚年的自述中,袁隆平院士多次提到:“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离开了。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离开了。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吴孟超院士用一双手,济世苍生。他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奋斗在无影灯下,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表现出一名杰出知识分子的高尚风范和赤诚情怀。吴孟超院士曾说:“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可对病人来讲,这不仅仅是内心的温暖,更是康复的信心。”吴孟超院士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坚定信念,对军队的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矢志不渝,努力开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发展的春天。“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吴孟超用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告诉所有人: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他最后的离开,也实现了他的诺言,我们永远怀念他。”廖万清如是说。
大医精诚,百年积淀。夏德昭院士用双手带给无数患者光明,深耕临床,勇攀医学高峰。夏德昭院士毕生矢志不渝地追求眼科学事业,在角膜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和视神经疾病领域造诣颇深,培养了国内外眼科界的多位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百岁高龄仍工作在眼科临床第一线。他曾说:“百岁只是起点,我是一个典型的‘00后’,要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先生被誉为“玉界泰斗”,他将工艺美术史与艺术史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理论相结合。首先提出“玉学”“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玉石之路”等新论点,为古玉研究开创了崭新途径,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玉学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学术课题,更是中西文化的分水岭,在世界学术论坛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君子如玉说的大概就是杨伯达先生了。
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伟大的人,我们终究要迎着他们为我们照亮的路,向更远处勇敢的走下去。本次学长计划我们通过线上的方式缅怀英雄的方式来感受现实生活中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的不易,激发奋进力量,继往开来,不负前人期待。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伴以最深情的思念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