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爽,天气开始变得有点寒冷了。路上行人也习惯性的裹紧身上的衣服,仿佛害怕放走了身上的那丝温暖。香山居士白居易也曾经在这个萧冷天气问过好友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这么冷的天,来一杯清酒驱走身上的寒气也是极好的。2018年10月10日下午两点,酒玖难忘酿酒协会在实验楼的食品实验室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社团日常活动。为了让新社员更快的适应社团的活动内容,此次活动从最简单的米酒开始,将慢慢的零距离接触中华传统酿酒技术,感受文化的熏陶。

老师讲解做法
步骤讲解 准备开始
还没到两点,社员们已经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实验室,大家对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非常的期待。社长让社员们聚集到一起,为他们讲解酿造米酒的大概步骤。米酒作为广大家庭最常见的酒,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这种自酿的糯米酒,味醇而香甜,少刺激性;饮量适当,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指导老师也在社长简单概括后,为社员们讲解了基本的发酵原理,从糯米中自然淀粉的发酵再到利用酵母酒曲发酵,社员们认真地倾听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每一个步骤都牢记于心。

社员倾听讲解
起锅蒸米 传承经典
糯米已经提前浸泡了一天左右,已经变得一捏即碎了,这样的糯米也正是上锅前所需要的。社员们将米铺到蒸笆上,小心翼翼地把蒸笆放到锅内,开大火耐心等候。这也就是酿造米酒的基本步骤之一,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现代技术去做出度数很高的五谷白酒,只能靠大米自然发酵的清酒,而且只能等着米中所含淀粉慢慢的发酵成酒精。所以古代人往往做酒时,要用特别大的蒸笼将米蒸熟,在逐步地封坛入窖,等待时间的酝酿。而如今在米蒸熟后直接拌入酒曲,最多一个星期,便能尝到甜甜的米酒,如果再利用现代科技产品仅需一天就能制成。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人们生活的便捷,但同时也逐渐的让中华传统文化开始流失,所以酿酒协会要传承中华酿酒文化,使用最初的方法去制作米酒。
出锅拌曲 入坛发酵
出锅的糯米香气溢满了整个实验室,社员们纷纷忍不住地去尝了一小口,香甜糯软的味道在口中散发出来。但是刚出锅的时候还不能加入酒曲,这会使酵母因温度过高而死,要等到米饭的温度达到触手不烫的时候,才能撒入酒曲,这样才能使酵母发挥出最大作用。撒入酒曲后,社员们纷纷上前体验一次拌米,最后将拌好的米装入坛中,在坛中间挖一个小洞,过上一两个星期小洞里就会有液体产生,米酒也就酿造完成了。

社员们亲手拌酒曲
这次简单的米酒制造,为以后酿造更复杂的酒种打下了小小的基础,让社员们熟悉了每一步的过程,希望在家里,能够自己酿造出甜甜的米酒,而酒玖难忘酿酒协会也将会继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同学去了解酿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