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中国灯笼又称灯彩,自古以来灯笼就是人们对自由、喜庆和幸福的象征,为让中华传统之灯一直亮下去,小艺志愿者们于5月10日12:30-14:00相约三达行空间,化身“点灯者”,同绘“天马行空”的灯彩外衣,共制造型丰富的中国式灯笼。
“留住文化根脉,惠泽万代千秋。”传统灯笼综合了绘画、剪纸、纸扎等工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不断发展,中国灯笼逐渐形成了更丰富多彩的品种,拥有了更加高超的工艺水平。技艺传承者们一起奇思妙想,将传统扎染技艺运用于彩灯制作上,取其精华,开拓创新。糊上灯笼的外衣,非得先是糊棉纱布,再黏贴二层做灯笼用的单光纸,就像宫里的妃子,需得穿戴整齐,才能面见众人。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志愿者们在体验灯笼制作工艺的同时,也一同探讨学习了中国灯笼的发展历程,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不同种类;有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造型,还有专供玩赏的走马灯……发展至今,灯笼已出现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各有特点。更多样式繁多,造型美观,新颖别致灯彩已应运而生。
“赏天上明月,看人间灯彩。”幻美灯彩的背后,是制作技艺的革新与支撑。志愿者们在制作好一个个绚丽的灯彩后,心生喜悦,更是意犹未尽,手中的灯彩不仅焕发着中国灯笼无限的精彩,更焕发出非遗文化的无尽魅力。同时,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制作灯彩的乐趣与意义,增进了对灯彩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