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触摸地图 探索世界:毛毡地图DIY之旅——晋中信息学院淬炼·国际商学院行者导航专项志愿服务队十二月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5阅读数:

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地图虽然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作为人类探索世界的见证与工具,依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教育与价值,为弘扬地图相关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空间感知能力,12月14日15:00,一场探索中国的DIY之旅在淬炼·国际商学院行者导航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在上河书院204圆心·青春社区剧场拉开了帷幕。以毛毡地图为底,用丝丝红线,串联出中国的锦绣山河。活动过程中有关红色之旅的讲解更是生动形象,恍惚间又将人带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主持人对我国的地形地貌,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进行了大概的介绍,并且简短的对地图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以及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毛毡地图后,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猜灯谜”“谁是卧底”“地理知识问答”“地图接龙”以及“你说我猜”等热身小游戏,将活动现场的氛围点燃。这些小游戏如同丝丝缕缕的细线,串联起同学们的情谊,让同学们彼此之间更加熟络。在游戏过程中也丰富了同学们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让同学们对于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有了更多的认识,让知识于无形之中渗透。

精彩的开场小游戏过后,主持人鼓励同学们踊跃上台分享自己在旅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经历或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点、人物。从“毓秀钟灵,擎天古木香千里;晴岚阴雨,拔地琼林绿万山”的云南西双版纳到“白山莽莽兴清祚,黑水滔滔入汉家”的东北,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地区到“银滩竞霜雪,绿岛缀琼天”的威海,大家在一次次的分享与倾听中,仿佛一起游览了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共同看到了那些绮丽的美景。同学们的讲述不仅激发了现场每个人的向往,也使得大家对我国的壮丽河山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结,心灵也似乎因为这些精彩的旅游趣事而更加贴近。

简单的分享过后,同学们将自己去到过的令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景点的照片打印出来,钉到了毛毡地图上。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次美好回忆的见证,当照片被钉到地图上的某一处时,原本灰暗的毛毡墙也仿佛有了光亮,当地的景色缓缓出现在眼前。照片的色彩与毛毡地图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生动温馨的画面,彩色的细绳穿插其中,仿佛勾勒出中国的脉搏,为地图增添了一份浪漫优雅。当毛毡地图完成时,站在它前面,仿佛可以透过那些照片感受到各地的风土人情。

活动最后,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走入一场创意与美学的交融之旅,在卡纸上绘出一份文创图案,线条与色彩的搭配尽显独特魅力和创意。显现出同学们或天马行空、或奇思妙想、或情感细腻的不同的想象力。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同学们对美的追求,也映射出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些文创作品,如同五彩斑斓的繁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这次毛毡地图的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此次毛毡地图的制作活动不仅仅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的地理知识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审美洗礼,激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细节的探寻。在这场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欣赏与创造,而这些宝贵的体验,或许也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制作毛毡地图墙,是一场心灵的旅行。粘贴时,满是对远方的憧憬与期待,每一处装饰,皆为回忆的注脚,让去过的地方鲜活,未涉足的充满向往。它不仅是墙饰,更是梦想与记忆的画布见证着我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在岁月中散发着独有的温暖与魅力。在制作的过程中,感觉到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指尖缓缓铺展,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域,通过毛毡与色彩渐渐明晰。这不仅是创造一个装饰,更是在编织梦想与回忆的锦网,每一个图钉标记的地点,都是曾经脚步的回响,或是对远方的憧憬。它让我明白,手工的温度能赋予空间灵魂,将无形的向往化为触手可及的美好,静静诉说着内心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这次制作毛毡地图的经历令我映像深刻,这份独特的地图,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心中的旅行轨迹,那些交织的情感和记忆,成为我们共同的纽带。

(撰稿:王叶帆  供稿:淬炼·国际商学院  摄影:崔荣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