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15:00,文庙社区内热闹非凡,一场以“伞韵流彩·墨舞非遗”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此精彩开展。本次活动由淬炼·国际商学院传承专项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旨在通过油纸伞这一传统载体,让社区居民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保护意识,让社区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感受到非遗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活动当天,骄阳高悬。来自晋中信息学院淬炼商学院的志愿者们却没有被高温影响,大家热情高涨,无惧酷热,身着统一的服装,热情洋溢地对待着每一位社区居民。在炽热的日光下,志愿者们的热情从未被骄阳削弱,反而如同燃烧的火焰,在传承和发扬非遗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活动在主持人悠扬的话语中优雅启幕,主持人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向社区居民们细细铺陈着油纸伞的悠久历史与薪火相传的文化精髓,让在场的每一位都沉浸在了这份厚重的文化氛围中。回溯春秋时期,鲁班妻子云氏出于避雨考量,发明了最初的油纸伞雏形;到了唐宋,社会繁荣,油纸伞从实用伞具逐渐演变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道具,在诗词绘画里频频现身;明清时期,油纸伞更是遍布大江南北,不仅日常使用,还成为馈赠佳品,远销海外。随着主持人的讲解,社区居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烟雨中。

知识讲解过后,便到了制作演示环节。志愿者队长走上前,拿起一把油纸伞和镂空模版,开始为大家演示如何制作,队长一边操作一边提醒大家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在整个,如喷墨的力度和角度等。演示过程中,居民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不时点头,对油纸伞的制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了解了油纸伞的深厚底蕴和喷墨的基本技巧后,社区居民们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制作的实践之中。志愿者们为他们分发准备好的丰富材料,包括油纸伞、镂空模版、喷漆、各色干花、蝴蝶与诗词的装饰等。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社区居民们小心翼翼地开始了制作油纸伞的工序,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有的选择模板喷漆的方式,将镂空模版固定在油纸伞上,用喷漆均匀喷洒;有的则手持毛笔,蘸取墨水,在伞面上书写下自己喜爱的诗词或是温馨的祝福语;还有的居民别出心裁,利用干花、蝴蝶与诗词装饰,为油纸伞增添了别样的浪漫与雅致。大家专注投入,互相交流制作心得,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经过两个小时的精心创作,一把把独具匠心的油纸伞在居民们的巧手中诞生。在作品展示环节,居民们纷纷举起自己的得意之作,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那些图案精美、文字灵动又装饰别致的油纸伞,宛如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引得现场赞叹声不断。
活动接近尾声时,志愿者们组织大家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此次以“伞韵流彩·墨舞非遗”为主题的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次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的宝贵机会,更让大家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无穷魅力。
“伞韵流彩·墨舞非遗”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承与弘扬。它如同一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居民心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传承责任感。未来,淬炼传承专项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之路,为营造更加丰富多彩、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贡献力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撰稿:牛雨涵 供稿:淬炼·国际商学院 摄影:侯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