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5月14日,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金笺淡墨专项志愿服务队走进南关小学,开展了一场以“日常小物,科学启蒙”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以常见的纸杯为道具,生动演绎惯性原理,带领同学们在探索科学奥秘的道路上留下了精彩足迹。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首先拿出几个普通纸杯,向孩子们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纸杯能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孩子们思考着,眼中满是好奇。接着志愿者将一摞纸杯叠放在一起,然后用一张卡片快速抽出最下面的纸杯,上面的纸杯却稳稳地立在原地。这一现象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志愿者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向孩子们解释:“这是因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惯性。当我们快速抽出下面的纸杯时,上面的纸杯由于惯性,还想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就不会跟着掉下来啦。”志愿者的讲解让同学们对这一抽象的科学概念有了初步认知。随后,实验环节正式开启,同学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拿到了本次实验的关键道具——纸杯、硬卡片。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对实验的设想和猜测。每个小组都确定了实验方案,跃跃欲试地准备验证自己的想法。实验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位同学小心翼翼地将硬卡片平放在纸杯口上,随着“三、二、一”的齐声倒数,负责弹射卡片的同学迅速而果断地弹出卡片。当看到纸杯稳稳落入,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哇!原来这就是惯性的作用!”一位同学兴奋地喊道。然而,实验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速度慢导致纸杯未成功落入。面对失败,同学们没有气馁,而是立刻围在一起分析原因,调整操作方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弹射卡片的力度、角度,到放置纸杯的个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经过反复尝试,每个小组都成功完成了实验,亲眼见证了惯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奇妙展现。
除了实验演示,志愿者们还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和简单易懂的图片,向孩子们进一步阐述惯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各种问题,与志愿者们积极互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仍沉浸在科学探索的乐趣中,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有趣的科学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也能成为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此次“日常小物,科学启蒙”志愿活动,以简单的纸杯和硬纸片为媒介,成功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服务队也将继续开展此类富有意义的活动,引导更多同学走进科学世界,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成长。
(撰稿:王婷杰 供稿:经济与管理学院 摄影:王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