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晋中信息学院“脆皮青年”国潮养生局:让传统养生碰撞青春活力

发布时间:2025-05-23阅读数:

在快节奏生活席卷下,当代年轻人一边自嘲“脆皮”,一边探寻健康密码。5月21日14:30,健康膳食专项志愿服务队于鼓楼社区子平农场开展“健康大发现——‘脆皮青年’国潮养生局”主题活动。这场融合中医智慧、非遗体验与趣味实践的养生之旅,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解锁了年轻人的养生新姿势。

当“脆皮”遇上“国潮”,养生也能很潮酷“凌晨三点睡,咖啡当水喝”“啤酒加枸杞,蹦迪戴护膝”……当代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折射出健康焦虑。活动以“国潮”为切口,将中医文化、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健康需求结合,打造沉浸式养生体验场景,让“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传统养生,变身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潮流生活方式。

活动现场,古色古香的竹编装饰、中药材陈列区与农场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从中医奶茶制作到非遗竹编体验,从体质辨识到香囊DIY,每个环节都暗藏“健康密码”,既满足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又契合其追求个性化、体验感的消费心理。正如参与的同学所说:“没想到养生这么有意思,原来老祖宗的智慧比‘网红养生法’靠谱多了。”

喝出来的健康哲学“茯苓健脾祛湿,玫瑰疏肝理气,不同体质的人喝奶茶也有讲究。”活动开场,中医讲师以“中医奶茶”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药食同源”理论。通过“体质自测”互动游戏,参与者了解到自己的体质类型,进而学习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身体。讲师特别强调:“养生不是‘玄学’,而是基于个体差异的科学调理。比如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喝荷叶茶,气血不足者可多吃红枣,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健康智慧。”

现场设置的中药材展示区成为“热门打卡点”。以当归、黄芪、陈皮等药材标本为核心,通过科普图文呈现其药用价值,特别设置“古法香囊制作区揭示这些药材在驱蚊安神、疏肝健脾等方面的配伍应用。不少学生拿出手机拍照,鼓楼社区的居民们也在了解药材功效后跃跃欲试,亲手调配专属的中药香囊。社区主任表示“暑热难耐,正是制作驱蚊提神香囊的好时节,欢迎各界人士前来体验古法手作。

非遗里的养生美学在养身文化体验坊,一场“舌尖上的养生”上演了。“《黄帝内经》讲食饮有节,这杯国潮奶茶正是古法新酿。”志愿者边解说边示范着,当氤氲茶雾裹挟着桂花清香升腾时,这场融合视觉、嗅觉、味觉的养生美学体验,让《本草纲目》里的草木智慧化作可触摸的生活仪式。

与此同时,非遗竹编体验区传来阵阵笑声。竹条在指尖翻飞,不一会儿便成型为小巧的收纳盒。“竹编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慢生活的态度。”指导老师介绍,“现代年轻人压力大,编织的过程能让人静下心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养生’。”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普及,更是一次生活方式的引导。当代年轻人对“健康”的定义正在拓展——它不再是单一的“保养”,而是涵盖身体、心理、文化认同的全方位生活方式。

从“朋克养生”到“国潮养生”,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这场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教年轻人喝养生茶”的浅层价值。它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医文化从典籍中“走出来”,在实践中“活起来”,更在年轻人心中“传下去”。当越来越多的“脆皮青年”开始用传统智慧滋养身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健康观念的转变,更是文化自信的觉醒。愿这场国潮养生局,能成为一颗种子,在年轻人心中播下健康与文化的双重根系,让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的土壤里,长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量。

(撰稿:聂思宇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摄影:食品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