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智”汇田野破壁垒 “惠”及乡村谋发展——晋中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惠农”专项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05-29阅读数:

当00后大学生遇上传统农耕文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5月28日,晋中信息学院“智·惠农”专项志愿服务队,走进了太谷区东关村,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惠农正当时,数智共探农兴”的数字助农破壁计划。此次活动聚焦乡村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跃升,让数字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数据能当“新农具”?——东关掀起DeepSeek热潮

“以前觉得这些技术离我们很远,现在学会了,感觉种地也能更科学了。”一位村民在活动现场兴奋地分享道。这话可不是随口说说——服务队这次带着DeepSeek来到东关村,直接组团“开小灶”。从翻农业数据找种植窍门,到瞅着市场趋势挑卖货时机,志愿者边念叨边实操,屏幕上的数据和老乡手里的锄头,就这么连上了线。这场教学没讲大道理,就带着村民实打实操作。大伙摸着手机直乐,都说这“洋玩意儿”接地气。当DeepSeek里的数字知识撞上地里的老经验,东关村的智慧农业,算是真正迈开了步子。

“码上能兴农!——助农小程序预演

在东关村,服务队带着一款即将上线的超实用的助农小程序来搞事情!这小程序就像农业界的“百宝箱”,能找专家问技术、帮老乡们互相搭线、直接线上卖货,还能提前琢磨农产品价格走势。志愿者在老乡身边,手把手教怎么用,有人现学现卖,当场就试着学习专家讲授的农业知识。以前愁销路、不懂技术的难题,现在打开手机就能解决,实实在在帮大家把地里的好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让科技真真正正成了乡村发展的“新帮手”。

00后“数字原住民”遇上50后“土地专家”

最有趣的画面莫过于大学生志愿者和村里老把式们的“跨代际合作”。00后的志愿者们围坐在几位村民身边,耐心教他们如何使用AI软件和小程序。他们学得认真,手指笨拙地在手机屏幕上点来点去,不时提出各种新奇问题。一位阿姨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教的这些真有用,不过种地也有门道。”接着便要传授辨别土壤墒情的秘诀,抓起一把土,轻轻一捻,就能判断出何时该浇水施肥。这一来一往间,知识与经验相互交融,不仅让活动充满趣味,更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活力,让科技与传统携手共促乡村振兴。

“惠农正当时,数智共探农兴”数字助农破壁计划不仅为东关村村民带来了实用的数字技术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数字农业应用能力,还通过帮助村民掌握DeepSeek等AI软件、推广助农小程序,拓宽了他们对农业生产数字化的认知。此外,活动也为东关村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同时,本次活动培养了调研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了高校与乡村的交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实践道路。

(撰稿:郭雅娟  摄影: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