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信息工程学院“e水滴”保护饮用水源绿色发展倡导团在汾河二坝清徐中心站和凤凰山两地开展系列活动。青年学子以知识为刃,以行动为盾,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书写水源守护的双城记。
守护生态根基 担当传承责任
在“e水滴”保护饮用水源绿色发展倡导团正式出发前,其指导老师为活动定下基调,铿锵有力地强调:“我们既要守护水源地的生态根基,更要担起文明传承的使命!”这充满责任感与敬畏的话语,为随后的行动注入了强大动力。


水利启思课堂 行动筑志愿坝
在汾河二坝清徐中心站,倡导团开启一线课堂,与水利专家深度互动,系统学习水库运行机制。四位专家以岗位为经纬,为志愿者织就责任图景:站长张潮峰详解防汛指令传导与跨部门协作;胡效珍现场演示墒情监测仪,强调土壤含水率测量对节水灌溉的核心作用;韵小斌解析雨量筒功能,展示暴雨期间人工校核记录;王笑义驻守水位观测台,阐释汛期半小时、枯水期三日的“毫米精度”报送机制。这些实践演示,凸显水利工作的精准性与责任链。







知识赋能即刻转化为行动。志愿者身披蓝马甲,沿库区细致排查,清理塑料瓶、包装袋等散落垃圾。面对垂钓者,他们以耐心沟通阐明水源保护条例,成功劝离多人。汗水滴落间,青年用劳动诠释对清波的无声承诺。“守护汾河,本质是守护我们共有的未来。”指导老师感慨道,成员董箫芳坦言:“工程师的坚守让人动容,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生态责任从口号化为肩头重量。”




凤凰山清绿行 公众意识同频
紧随汾河行动,倡导团在凤凰山继续实践。成员们踏上崎岖山路,手持工具地毯式清理烟头、纸屑、塑料瓶等垃圾,数小时辛劳换得青山整洁新貌。宣传环节同步展开,志愿者向路人发放手册,细致讲解水源重要性、水污染危害及日常节水技巧。热情感染游人,许多人驻足聆听,承诺践行环保。




两站行动虽异地,却同频共振于“知识输入”与“行动输出”的双向奔赴。“e水滴”保护饮用水源绿色发展倡导团在汾河深化水利认知,于凤凰山传递环保火种,每一次俯身拾捡、每一声耐心劝阻,都刻下青年与碧水青山的共生印记。行程虽短,收获长远:水资源珍视成为永恒烙印,青年担当化为三晋大地绵延长青的汩汩清流。正如团队所言:“水滴虽微,可聚江河——这便是我们守护未来的初心。”


(撰稿:武晋敏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刘晓琳)